徐鹏程:建设中国特色高端智库的着力点(2)

徐鹏程:建设中国特色高端智库的着力点(2)

我国官方智库发展提升的空间

对外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从《报告》的评选结果来看,我国智库进入前175强的只有9家,进入前100强的只有6家。排名反映了各智库建设的一般情况,包括人员机构、软硬件建设等,但更重要的是智库研究成果情况以及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我国智库建设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研究活动的前瞻性亟待加强。从研究实力来讲,官方智库在我国新型智库建设中举足轻重。它的优势是能直接地将社会公众信息和政策研究成果传导到决策层,为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社会公正利益的合理化发挥自身的作用。但同时具有一定的劣势,那就是在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经费来源、人员组成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前瞻性研究不够。

研究力量不足,人员结构亟须优化。受编制等的影响,官方智库的人员普遍较少,很难与拥有2000人的布鲁金斯学会比肩。同时,人员的年龄、学历等结构也不尽合理。

内部体制灵活性不够。多数官方智库研究的涵盖面很广,但由于人员总体不足,造成这些研究机构普遍存在研究力量薄弱的问题。此外,各研究部门之间专业分工明显,平时虽有合作但无法常态化、深入化,总体仍沿用传统的高校院所的管理模式,灵活度有待提升。

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高端智库建设离不开丰富的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掌握真实情况和第一手信息,所以高端人才更需要实践的不断磨练,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机会。在这方面,官方智库还是比较注重的,为各类人才提供了交流、挂职等机会,但这样的机会一方面还有些少,另一方面配套政策还需要更合理、更有吸引力。同时,在人才认定和职称评定上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重学历、轻实践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员结构比较复杂的机构,有的来自政府机关、企业或金融机构,有的来自大学、研究所,有的大学毕业后即到此工作。不同的背景、工作经历在职称评定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果不考虑每个人的实际而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评定,就会造成许多不公,容易挫伤那些有实践经验、有创新能力的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官方智库进一步发展的着力点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适应当前研究工作的需要。整合行政资源,突出行政为科研服务的方针,研究、规划各类课题的方向及其分工。可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决策的重点课题和热点领域,对官方智库内部重新进行调整,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各研究部门整合为若干个研究中心。突出以课题为中心的思路,尝试在机构的层面下设立临时性的课题组和项目组,从各研究中心抽调人员灵活组成,使研究任务更加明确具体,研究方式更加务实高效。

多渠道增加经费来源,增强研究的自主性。一方面积极申报必要的科研经费,增强主管部门在经费投入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经费来源。可以借鉴国外智库的发展经验,通过课题研究增加收入,以及通过经营性资产的运用增强盈利能力,或者通过协办会展、论坛等取得一定收益。同时,也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方法补充财政拨款的不足,使研究经费更加充裕。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专门基金,用于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还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对研究成果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