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历史警钟昭示未来(2)

抗日战争的历史警钟昭示未来(2)

——纪念“八·一五”日本战败投降72周年

摘要:“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抗战史是昭示未来的警钟,也是映照现实的明镜。在共圆“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今天,救亡图存的任务虽已完成,民族复兴的事业仍任重道远。纪念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刻不忘从那段凝重的历史进程中汲取追求胜利的精神力量,从那场悲壮的民族记忆里获取赢得胜利的警示与启迪。

胜利属于正义: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创造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巨大奇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唯正义者能掌握真理,赢得民众。在抗战形势一片“万马齐喑”的危急关头,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迅速凝聚起全民族统一的抗战意志,为中华优秀儿女奋起抗争、顽强战斗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并在之后的奋斗历程中“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在历经艰苦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后,带领人民拨正了历史的船头,一步步开创出“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天地、新的创世纪”,最终成为救亡图存,引领复兴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近代中国,由于鸦片战争以来剧烈的社会变动和内外危机的激化,始终面临着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复兴两大无法回避的历史课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创造性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道路,推动、建立起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并开辟了广袤辽阔的敌后战场,从而吹响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号角,从政治上击碎了隐忍苟活的投降幻想,唤醒了奋起抗争的民族血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这样范围极其广泛、思想高度自觉的集体意志与组织行动。以往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民多不足以为众的羸弱局面,迅速被高效的政治动员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所取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并在之后的抗战过程中表现出空前的民族团结、顽强的民族抗争与决绝的民族斗志。使得侵华日军的主要对手,既不是甲午战争时期腐朽、软弱、无能的晚清政府,也不是签署“二十一条”的袁世凯政权,和“九·一八事变”后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政府,而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以及空前团结的中华民族。狂妄一时日军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却难以击败一个民族,难以击败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长城。正如英国《每日先驱报》记者詹姆斯·贝特兰所写道的那样:“一个拿起武器的民族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领路人。在苏醒了的中国强大力量面前,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历史的发展已经雄辩地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中国历史与人民的共同选择。

胜利属于和平:互利共赢的中国道路,开启从对抗走向合作的崭新篇章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长达14年浴血奋战的艰苦历程,雄辩证明“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的真理。在战后70多年的时间里,素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传统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无穷智慧,走出了和平发展的新道路。曾经废墟遍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以和平求发展,以合作换共赢的倡议和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与支持,为人类文明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拼杀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仇敌忾、相互支援、并肩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拯救了人类文明,赢得了世界和平。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和平与发展,既符合人们憎恶战争的内心期望,也成为国与国之间消除敌视、化解对抗的现实路径,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抗战结束后的70多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奋斗,最终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道路的创新实践也告诫世人:只有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悲剧才不会重演、和平才能够永驻。因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既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国际担当,也必将为实现人类文明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抗战史是昭示未来的警钟,也是映照现实的明镜。在共圆“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今天,救亡图存的任务虽已完成,民族复兴的事业仍任重道远。纪念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刻不忘从那段凝重的历史进程中汲取追求胜利的精神力量,从那场悲壮的民族记忆里获取赢得胜利的警示与启迪。从而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而奋斗,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