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群众路线 凝聚脱贫动力

走好群众路线 凝聚脱贫动力

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各地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前期取得的扶贫成绩来看,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动力、有希望,赢得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然而,在发起扶贫总攻的决胜冲刺阶段,还将面临这样那样的难题,需要我们应对和解决。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张北县考察时强调:“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应该说,这“三个必须”既是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更是助推精准扶贫、高效扶贫的根本遵循。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群众路线”在脱贫攻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务实担当的姿态,不怯场、不冷场,满怀信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用“好故事”打开群众的脱贫心结。如今,很多地方聚力脱贫攻坚时汇集了一些成功经验,村社聚居点有了、产业基地有了、庭院经济也有了,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变,经济收入也有所保障。按理说,只要把这些典型经验加以创新运用,再进行全面推广,后期脱贫任务就不会面临多大阻力。而实际上,我们在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商议脱贫对策时,发现很多群众存在旁观心态,认为脱贫是国家的硬指标,是政府的事、是干部的事,自己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享受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我们的群众路线走得不扎实,与群众的思想交流没有到位。实践证明,以“示范带动”引领脱贫致富,本身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是我们没有用真情去打开群众的心结,以至于让工作显得很被动。这给我们启示,如何把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案例传播开来,以此引导、激励更多困难群众主动参与实践,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有些地方以“脱贫之星”巡回演讲的方式,让已经成功脱贫的优秀代表现身说法,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好故事”,就是最好的标本和教材。他们谈收获、谈体会,往往最具感染力,远比讲一些大道理更能吸引群众、更能触动群众的内心。

用“好声音”激发群众的脱贫信心。脱贫攻坚能否正常推进,效果好不好,仅靠政策支持、干部帮扶,而贫困对象不支持、甚至怀有抵触情绪,肯定会增加脱贫工作难度。比如说,我们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是为了让贫困户拥有安全住房,改善其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这么利好的优惠政策,却仍有群众不满意、不配合,与驻村干部唱“反调”,与基层政府唱“黑脸”。对此情形,我们真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未必。我们首先要分析群众真正所想、所盼,才能对症下药。一方面,群众对于易地搬迁,心理上有一种陌生感,毕竟,对故土的依恋,乃人之常情;另一方面,群众对未来有所疑惑,先前曾靠一亩三分地养家度日,搬迁之后经济来源如何保障,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说到底,群众对扶贫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主要还是源于心理落差,当原有生活状态突然改变,暂时还不适应,所以表现出不信任、不支持。这时,基层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及时传递“好声音”,与群众面对面,把优惠政策讲清楚、把扶贫措施讲清楚、把未来目标讲清楚,只有全面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才能激发他们的脱贫信心。

用“好姿态”凝聚群众的脱贫定力。党员干部是脱贫的主心骨,是改革的排头兵,是群众的引路人。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党员干部扛重担、挑大梁是必须锻造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既要树立积极心态,又要展现最美姿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只要群众有收获、有盼头,就一定会凝聚脱贫定力。当然,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否在第一时间回应和圆满解决,也是检验党员干部服务能力和实践水平的重要标准。眼下,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一种好风气,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已经成为脱贫路上一道亮丽风景。为此,我们要把握群众热情高涨的大好势头,为其站好岗、服务好、践好行,为他们“逐梦小康”保驾护航。比如,群众申请产业发展项目时,在报批过程中,作为服务单位部门或服务窗口,应当尽量提供快速、简洁、方便的办事流程,通过“一站式”服务,让办事者不走多余路、不吃闭门羹。群众也是讲感情的,只要我们真心为他们排忧解难,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也体会得到,群众信任我们、支持我们,必然会凝聚脱贫共识、增强脱贫活力。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面对成绩,我们信心满怀;面对任务,我们动力十足。现在,距离实现全面小康还有一段时间,后期扶贫任务还很艰巨,但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为了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始终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始终发扬“传帮带”优良作风,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816/960337.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