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认识党和国家的行动纲领 (3)

从战略高度认识党和国家的行动纲领 (3)

摘要: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必须在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提高预见性。

从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提高预见性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问题,强调了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势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能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是一个始终保持战略远见,能够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政党。

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必须在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提高预见性。在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比较中找准大势,乘势而为,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促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从回应时代和实践问题中发挥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在回应时代提出的课题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过程中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指导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坚持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问题是时代先声,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创新的基础在于实践创新,实践创新在于回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各国正在加快推进自身的创新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样国内外形势下,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加需要实践上的创新。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