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梦助推中国梦
如果你还记得阅兵中歼-15战斗机的英姿,一定要记得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歼-15战斗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完成所有工作后,在歼-15海试起降训练取得圆满成功之时,他却不幸突发心脏疾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罗阳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8级学子,他的师弟,北航79级学生孙聪是歼-15战机的总设计师。
战机升空后,英雄却远行了。噩耗传来,北航师生心中满是难过和不舍。罗阳的老师,年过八旬的蔡德麟老师失声痛哭,在唁函中写道:“罗阳,你是最让我们骄傲的学生!罗阳,你是最让我们心疼的学生!”
心疼、敬佩、骄傲,在北航学生心中,“罗阳学长”也许已经化作丰碑。但同时,他也化身校园原创音乐剧的主角,在北航校园里一年一年传唱下去。罗阳的事迹传开后,2012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罗阳同志不幸因公殉职,我谨致以沉痛的哀悼,并向他的家人表示深切的慰问。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要很好地总结和宣传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在北航,有罗阳、孙聪这样的中流砥柱,也有一代代奠基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铸就登天的阶梯、向上的灯塔。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号”升空了。44年后,2004年春天,北航建校后第一批学子、“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也是当年东方红号技术负责人之一的戚发轫和同事一起,把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呈交给全国政协。2016年3月,国务院批复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在戚发轫心中,这个日子,是航天工作者的节日,也是作为北航学子的节日。
第一枚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都有戚发轫的身影。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从这里发轫了。
今天的北航学子中,有多少是未来的戚发轫、孙聪、罗阳?让时间给我们答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