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开辟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

王伟光:开辟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7·26”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他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述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不仅是党的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创新。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峰,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思想、路线和行动的哲学和理论指南。17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它不仅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纪元,而且引导世界进步力量极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所接受,迅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改变了数以亿计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撰写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由此,古老的中国结束了在黑暗中摸索的历史,开辟了一条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中国道路,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哲学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哲学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集中凝练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21世纪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创新和发展,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伟大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不仅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而且开辟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进一步创新发展,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到“7·26”重要讲话,我认为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第一,凝结了当代中国重大问题科学解决的哲学思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正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已经前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遭遇一些“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怎样完成民族和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把伟大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中国的现代化只能基于“中国自己的条件”,走自己的道路,而不能照搬其他的理论或别国经验。

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为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当代中国最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全面的哲学回答,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解决了当代中国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第二,凝结了当今时代发展大趋势的哲学概括,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新境界。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哲学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是时代变迁在观念形态的集中反映。对哲学的考察,需要将其放到时代的大坐标中来进行。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大发展的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对时代精神进行深刻把握和精确表达。“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时代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系统地思考和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课题。诸如,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什么样的理念引领,以什么样的思想支撑,以什么样的战略筹划,以什么样的机制保障,才能把复兴之路上的中国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才能把剧烈变动中的世界引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让社会主义之光普照全球。这是对社会发展大趋势和历史运动大逻辑的深刻洞察和系统剖析,这是对当今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准确把握和精确表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第三,凝结了人民大众实践探索的哲学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它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改变世界的前提在于发动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本质上说是以人民为中心,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所用,属于人民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抛弃资产阶级理论家一贯使用的神秘的哲学面纱,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阐述哲学道理,以人民乐于接受的话语征服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倡导:“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影响了不止一代中国人,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在于他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把深邃的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所内涵的哲学思想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在哲学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来讲述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深刻的哲学道理,诸如“打老虎,拍苍蝇”,“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人心就是力量”,“补精神之‘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将“高大上”的哲学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一经传出,立即成为全民能诵的经典语录。习近平总书记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