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角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世界视角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

摘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确定,从法律上将日军侵华的历史史实和中国的民族记忆定格在每年的9月3日。这顺应了时代和世界潮流,表明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将永远牢记日本侵华战争、永远庆祝中国抗战伟大胜利的勇气、胸怀和担当,是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决心维护世界和平的法理表达。

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这两项决定,在目前的国内外形势下,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是非常必要的重大事件。

全国人大的这项决定,其内涵丰富、意义多重。可简明概括为以下五点:一是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顺应了民心,表达了民意,并且将中国人民的意志、精神诉求提升为国家的统一意志;二是对以人民为主体的我国宪法的充分体现、严格遵循;三是从国家法律上,对历史史实和民族记忆的固化;四是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果实、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伸张;五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坚定意志的法理表达。

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对1945年以来我国政府相关规定的自然延续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这项决定,是延续1945年9月以来中国政府的相关规定,并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立法方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关于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用的是“确定”,而不是如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所用的“设立”。这是因为抗战胜利纪念日早在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后不久,当时的国民政府就下令设立了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布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3年反法西斯同盟国发表《开罗宣言》,宣布将坚持作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时;1945年7月,同盟国又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接受日本投降,然后接受日本投降的9个盟国代表分别代表本国依次签字。签字结束后,数千架美式飞机越过“密苏里”号军舰上空,庆祝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至此,正式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后,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下令全国庆祝3天,并从1946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是,由于日本投降后不久,国民政府就发动了内战,至此开始了解放战争,9月3日抗战胜利的喜庆气氛被冲淡了。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只是在“逢十”的年份举办一些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因此,有许多人误以为8月15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其实,8月15日只是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日期。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从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扬眉吐气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纪念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我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而且是“同盟国”的发起者中美英苏四大国之一。在抗日战争中,我国以军民死伤3500多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的民族牺牲,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