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政党自信的辩证智慧
现在,有少数人缺乏政党自信。在笔者看来,如果排除立场的因素,这种情绪还是有其客观背景的。中国今天确实还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起来面临挑战;腐败和“四风”问题曾经泛滥成灾,严重透支了人民的信任;等等。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是当然的责任主体,板子打到自己身上,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当代中国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这存在一个方法问题,即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
一是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看待任何事物,要讲两句话,反对任何一种片面性。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有主要的一面,也有次要的一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这“两面”都要看到。同时,这“两面”又是有主次、有轻重的,其中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非主要的,看问题要看主流、抓主要的一面。看待中国共产党,既要大胆地肯定成绩,又要勇敢地直面问题。既不能因为成绩伟大而忽视问题,盲目自信;更不能因为问题而否认成绩,失去自信。片面地看待问题,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中国共产党,看不到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比较优势,这种倾向在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危险的。
二是要从本质的高度看问题。任何事物,现象是直观的、裸露的,要害是抓住本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会进来,苍蝇、蚊子也会进来。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世界走向中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一些消极的东西会随风而入,但开放的中国并没有丢失自我、异化变质。比如,中国共产党坚守的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没有变,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没有变,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没有变,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没有变,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没有变。相反,在“苏东剧变”、西方围堵的复杂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捍卫了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其历史性的实践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宣告了“西方中心论”的破产,宣告了“除了资本主义别无他路”的线性史观的偏颇,宣告了社会主义在21世纪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依然有着广泛的价值。
三是要从历史的趋势看问题。历史总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奔向理想的彼岸。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是青春期的症状、成长中的烦恼。这些问题,通过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通过党内的自我净化,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看到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希望,全面深化改革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希望,全面依法治国让我们看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希望,全面从严治党让我们看到了建设廉洁政治的希望。总之,中国必将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地超越现实、趋向理想,这是当代中国的大趋势、历史进化的大逻辑。也许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但我们已经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