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2)

“两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针(2)

推动创新发展:“两创”方针的要义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义是创造和创新。应根据现实发展需要,运用赋予新意、改造形式、增补充实、拓宽延展、规范完善等方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进而实现古为今用、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回溯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断创造和创新的民族,秉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古训。环顾当下,创新位居新发展理念之首,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无论是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还是文化建设,都涌动着创新的热潮。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不仅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再创新辉煌的必由之路,而且将为其他领域的创造和创新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坚持“两创”方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关键是找对路径和方法。要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摆脱生硬的、居高临下的说教套路,在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精神内涵的前提下寻找、发明、尝试各种现代表达形式。比如,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使中华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要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相结合。应当注意,创新贵在独辟蹊径,但不是一味标新立异;贵在别具一格,但不能追求怪诞;贵在突出个性,但切忌胡编乱造。

创新发展需要从外来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而决不能固步自封、闭目塞听。宋明儒学的产生,是传统儒学与印度佛教思想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中国近现代的哲学观念、文学艺术也大量借鉴了西方文化中有价值、有活力的因素。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原则,继续广泛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吸收其长处和精华,做到洋为中用、融会贯通,为中华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设文化强国:“两创”方针的目标

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对全面小康社会精神价值的深刻把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规定,也是综合国力竞争在软实力方面的必然要求。“两创”方针正是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战略指引。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历史反复证明,强大的核心价值观铸就强大的国家和文明。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崇尚道德彪炳于世,中华传统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培育、衍生、发展出来的,包含了古圣先贤的美好愿景和仁人志士的奋斗理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重要体现。新的时代条件下,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我们的民族才会充满希望。

层出不穷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是一个文化强国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当前,我国在精神文化产品创造方面还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等现象,存在千篇一律、模仿抄袭等问题。我们要把“两创”方针贯彻到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善于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深刻体验和把握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从中激发灵感,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尤其要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以数字化为动力,推动精神文化产品的变革和创新,不断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和竞争力。

文化软实力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文明素养、行为方式、审美趣味,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大国地位还不完全相称,文化走出去与经济走出去还没有形成有效互动。我们要坚持以“两创”方针为引领,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和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载体,围绕传播中国价值观念、打造中华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染力、公信力。完全可以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中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挖掘出来,不仅能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而且将为破解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重要精神指引。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