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激发村民生活热情
湴塘村历来人多地少,山高路窄,闭塞落后,面对“山不山、田不田、水不水、路不路”的残酷现实,村里年轻的村民大多选择了逃离,远走他乡,寻找出路。2014年,湴塘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600元,全村350户1280余人,贫困户就占到67户254人,成为国家级的贫困村。留在村里的567名村民,其中60岁以上老人134人,留守儿童44人,留守妇女144人,内心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生活的激情,村里长年了无生机。
2015年,事情迎来了转机。湖南省妇联扶贫工作队入驻湴塘村,了解现状后,立刻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必须点燃村民生产生活热情,方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驻村扶贫队决定从妇联最擅长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入手,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拉近扶贫队与村民的心灵距离。
说干就干,扶贫队买来了50套腰鼓和表演服装,请来了专业老师教授腰鼓和广场舞。尽管开始因为不适应,有些村民出现过退缩,但经过扶贫队不断做思想工作,村腰鼓队、舞蹈队慢慢建立了起来。“我觉得跳舞、打腰鼓增强了我们的身体素质,而且我们互相之间以前都不太认得,现在经常在一起,邻里关系融洽了蛮多,谁要有什么事都可以互相帮助。”村民孙巧容说。
如今,村腰鼓队、舞蹈队不仅自娱自乐、锻炼健身,而且经常走出去表演,每个人每场200元。生意好的时候,每月能有上千收入。
在妇女这边取得突破后,村民活动中心随之建立,电脑、棋牌、电视机、儿童玩具、运动器材一一配置,“儿童快乐家园”、“知心屋”、“妇女之家”等项目纷纷建成,改扩充村农家书屋,新捐图书近2000册,图书总册数已达4000多册……让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有各的活、各有各的道,人人都有休闲娱乐好去处。
“以前到晚上八九点钟,村里死气沉沉。现在儿童有书屋,老人有活动室,妇女们跳起广场舞,真是热闹非凡。”老党员邹宗文感叹。
同时,扶贫队为因病致贫的村民请来专业医生诊病开药、买药送药;对年迈孤寡老人、单亲家庭等贫困对象,为他们送衣送物、嘘寒问暖;对留守儿童,在学习教育、物质生活和精神心理等各方面予以帮助和开导。
通过这一系列从心出发的关怀,湴塘村人的生活热情被点燃,村子也焕发了活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