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生,百炼成钢

百年人生,百炼成钢

——记模具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

摘要:百年人生,百炼成钢。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人的情怀,一种坚韧不屈的钢铁品格,一颗奔腾不息的报国雄心,凝铸成崔崑不同凡响的钢铁人生。

初秋的华中科技大学,秋意阑珊,高大法桐掩映下的院士楼,分外静谧。崔崑院士的家在二楼。初见92岁高龄的崔崑院士,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言谈、自如的举动,完全不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一见到记者,崔崑便兴奋地拿出自己的书——《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81岁开始写,6年完工,200万字,我把自己这一生的研究和心得都写在这本书里了。不过,这两年钢铁领域又有新进展,从今年开始,我新修订了几十万字的内容,准备再版。”

这就是被称为“钢铁院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党龄60余年、教龄近70年的他一生矢志于祖国钢铁材料事业,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钢,为我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赤子心,铸就报国志

1925年7月,崔崑生于山东济南。“当日寇铁蹄侵凌至济南,我父亲就辞去了洋行的职位,携全家回到老家济宁。”崔崑说,“父亲的爱国守节影响了我的一生。”回到家乡,父亲亲自教他英语数学,又请来私塾先生教他语文。1940年,崔崑考上齐鲁中学高中部。少年逢国殇,难抑爱国志。在父亲的支持下,1943年高中毕业后,崔崑毅然决定离开沦陷区,步行穿过日军封锁线,前往四川报考大学,寻求报国之道。

历时80余天,途经商丘、洛阳、西安、宝鸡至成都,辗转千里的崔崑已身无分文。为了生存,崔崑在成都附近的空军基地做起了临时工。他一边在机场周围喷洒敌敌畏灭蚊挣钱谋生,一边自学备考。1944年秋,崔崑同时被三所名牌大学录取,最终他选择了内迁至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选学了自己感兴趣的机械专业。1946年,武汉大学回迁原址。因不满于国民党抗战胜利后大肆掠夺、挑起内战的倒行逆施,崔崑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反对国民党当局的进步学生游行活动。1948年,崔崑毕业并留校任教,不久全国解放。他深情地说:“新中国成立让我们欢欣鼓舞,我立志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6年,崔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及当年入党动机,他说:“我入党,就是因为解放以后知识分子看到国家的新变化,只有跟着共产党我们国家才能富强,入党是当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自然归宿,共产党人就是应该多做贡献。对我来讲,就是多做一些事情,多研究出一些成果。”诚如斯言,崔崑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当初入党的誓言。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