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的“洗脑房”,是心理陷阱更是消费欺诈

景区的“洗脑房”,是心理陷阱更是消费欺诈

门脸低调,隐身景区犄角旮旯;别有洞天,店内装修富丽堂皇;看似高档,推销的产品成本不足标价一成;VIP预约,只对旅行团开放;激情四射,神秘隔间内“讲师”洗脑游客……“十一”黄金周临近,记者赴张家界各旅游景区调查,起底一些旅游购物店内的天价旅游商品猫腻。经调查发现,很多购物店都专设“洗脑房”,销售员变身“讲师”“大师”,其售卖的许多“高档货”成本不足标价一成。

“洗脑房”“讲师销售员”,景区购物经济的种种新发明,可谓让人眼花缭乱。在黄金周即将来临之际,媒体的一番事前摸排果然“收获”颇丰。景区乱象治理了这么多年,坑害消费者的诸般伎俩不仅未能禁绝,在很多地方反倒有变本加厉之势。从之前的强迫购物,到如今的洗脑推销,这期间的“进化”是显而易见的。而与之相对的,消费者的权益也更难得到保障。

由新闻报道可知,景区的“洗脑房”可谓煞费苦心:将偌大的门店装修得富丽堂皇,精心分成一个个神秘小隔间,再配上侃侃而谈的“讲师”一番诱导,一路挖坑设陷之下,难保游客不被忽悠得云里雾里。“洗脑房”的高明之处在于,将人生地不熟的组团游客集中于一个密闭空间之内,通过强势的“讲师”“大师”狂带节奏,以求彻底摧毁游客的理智防线,最终诱导冲动性购物。

就心理学层面而言,个体置于群体之中往往倾向于出现“理性”消失的情况。同样,当一个人身处于陌生的环境中,也更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洗脑房”之所以屡试不爽,恰恰就在于利用了这两个方面的心理弱点。根据记者调查,此类内设“洗脑房”的购物店,通常只做旅行团的生意,对散客则完全是闭门谢客。由此不难看出,旅行社、导游等想必在其间扮演了“同谋者”的不光彩角色。

由最初简单粗暴的暴力胁迫,到而今步步谋划的心理算计,景区里的购物陷阱悄然间完成了“升级迭代”。“洗脑店”中那些深谙消费者心理的设局者,没有成为体面而令人尊重的正派商家,而是变成了一群游走在法律边缘、攫取灰色暴利的市侩奸商,这多少令人感到遗憾。“花500万投资一个门店,400万用于装修,一年半载就可回本”,赚快钱的冲动,让“洗脑房”式的狡黠创意层出不穷。

“大师”横行、谎话连篇的荒诞场景,在一个个幽暗的“洗脑房”里,神奇地具备了一种蛊惑人心的强大能量。若是在阳光之下,在正常的市场语境之中,这些行径原本就是彻头彻尾的消费欺诈。“洗脑房”在鬼魅的空间布局和故事情节之外,对游客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严重侵犯,才是其根本之恶。只是,这份隐匿于暗处的勾当,何时才能被真正正视和处置?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