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重大战略,以教育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为导向,教育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包容性、可持续性达到新的水平。”陈宝生谈道。
5年来,一系列举措深入人心:
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协调推进城乡教育发展,2012—2016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增加近1500所,镇区的初中学校增加1000多所;
国家出台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对中西部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顶层设计;
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资金,90%投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构建更加开放通畅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畅通职业教育学生升学通道;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占到硕士学位研究生总数的将近一半;
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建成覆盖全国城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继续教育组织体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办学效益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东中西部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层次类型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备。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专业和区域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创新发展:现代教育治理改革取得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基本形成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架构,教育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新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加快构建和应用教育新观念、新技术、新模式提供体制机制支撑,激发了教育活力,释放了改革红利。”陈宝生谈道。
5年来,这些改革举措,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
——国务院启动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刻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形成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模式在上海、浙江取得突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各地陆续建立;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16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人数占当年高职招生计划总量的比例从2013年的43%提高到50%以上;
——高校招生录取公平状况明显改善,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近百万中西部孩子圆了大学梦。高考加分项目得到有效清理规范,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
——启动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各地普遍将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
这些举措意味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新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与此同时,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政策体系基本确立,为民办教育长远健康发展铺平道路。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走向深入,教育治理现代化迈出重要步伐。教育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全面推进。
“5年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治理的教育法治实施机制和监督体系不断健全。”采访中,一线教师普遍认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