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与退的辩证统一中走来。社会主义500年,有过高歌猛进,也有过举步维艰。从我们党的历史看,中国共产党的96年,既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进行改革开放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等几度辉煌,也经历过大革命失败、反“围剿”失败、“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等严重挫折。但我们没有在得意时忘形,也没有在失意时不振,而是始终坚持进与退的辩证法,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做到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史和现实表明,社会主义在中国可能在某个时段会有曲折,但挫折之后,它无不是以一个更有力、更成熟的形象走向新的征程、迈向新的辉煌。
从破与立的辩证统一中走来。俗话讲,不破不立,有破有立。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比如,列宁的“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多国同时胜利论”就是有破有立。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对俄国“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做法就是有破有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等等,都是史无前例的有破有立。这些破与立,赋予了社会主义在中国旺盛的生命力。
从体与用的辩证统一中走来。这个“体”,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比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等等。具不具备这个“体”,是判断是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标准。这个“用”,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本国实际创造性结合、创新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不断取得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备科学社会主义的“体”,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扎根时代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