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恋物癖和文艺范儿(2)

皇帝的恋物癖和文艺范儿(2)

若不如意朕不依

当王爷的时候,限于王府财力,胤禛未能大规模购买和制造工艺品。即位不足半月,雍正就下旨命怡亲王整顿养心殿造办处。造办处是内务府管辖下的皇家私人工厂,康熙末年一度管理松散。雍正派亲密兄弟怡亲王去主持造办处,足见对此事务的重视程度。

雍正给造办处定下严格的工艺流程,凡下旨作的活计要经过如下手续:皇帝下旨;承作者画纸样、或漩木样、或拨蜡样;呈览皇帝提出意见;修改;再呈览;批准;制作。“呈览”修改可不是走走形式,连“做香囊不必用整块布料”这种细节,雍正也要亲自嘱咐。大多数活计要按他意见修改多次,他算得上宫廷艺术品的“总设计师”,审美水平极高,眼光特别挑剔。

雍正十二年二月初,皇帝让造办处做一个关公的塑像。工匠先做了一个蜡样,雍正嫌关公脸做得不好,改了拿来,又下旨:“关夫子脸像特低,仰起些来,腿甚粗,收细些,马鬃少,多添些。廖化的盔不好,另拨好样式盔。钦此。”工匠照改后,雍正又批道:“关夫子的硬带勒得甚紧,再拨松些,身后无衣褶,做出衣褶来,从神手并上身做秀气些。”改后又说:“帅旗往后些,旗上火焰不好,着收拾;马胸及马腿亦不好,亦着收拾。”就这样反复打回去修改了一个多月,才终于入了皇帝法眼,说“甚好,准造。钦此。”

雍正四年,造办处画了皮腰带纸样四张,皇帝指示:“此四张鞓带样皆不如意,俱交给海望。着他做二副带子,只要好。若不如意,朕不依。”海望是雍正深为器重的内务府总管大臣,为了设计出好皮带,雍正让总管亲自出马,还说做不好“朕不依”,严苛的“总设计师”也有幽默可爱一面。

素静文雅好,花里胡哨俗

电视剧《甄嬛传》里,皇帝不只一次赞他喜爱的妃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见到簪大红花、穿金戴银的妃嫔,雍正在剧中的口头禅是:“反倒俗气!”这个细节比较符合历史上雍正真实的审美观。在《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清档》里,随处可见雍正要求把工艺品改得素净简洁些的旨意,他对不满意的活计,最常用的批语是“甚俗”、“蠢了”。

他曾命工匠把新做玉壶上的螭虎去了;因鄙夷“马上封侯”纹饰,命将漆器“上边的猴砣去,改做笔架用”;说“如意柄上‘万寿无疆’四字俗气,着去平,照柄地仗寿字样式刻做”;嫌“莲艾砚做得甚不好,做素静文雅即好,何必眼上刻花?再,书格花纹亦不好,象牙花囊甚俗,珐琅葫芦式马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

翻看这些朱批,可以想见,新工匠入造办处时一定摸不着头脑,他们都是按照历朝历代规矩,刻祥瑞花纹,做传统的喜庆华丽款式,不料雍正皇帝的品位如此不同寻常。就连海望总管起初也没摸准脉。雍正三年,海望献上钧窑盆景一件,“上随缠金藤镀金树一棵、珠子七十三颗、宝石二十一块、红玛瑙寿星一件……紫檀木座一件、象牙仙鹤一支。”雍正传旨,简单利落一句话:“将此镶嵌地景起下来,另配云母盆,此钧窑盆仍交进。”

“买椟还珠”之举,体现了雍正独到的眼力。十二美人图中有一幅“鉴古”,美人端坐书桌旁,周围陈设着历代奇珍。多宝格书架之左上角是汝窑无纹椭圆水仙盆,右上角是汝窑三足樽承盘。这两件天青色宋瓷都是雍正心爱之物,皆配精美彩漆座安放。现在前者藏于台北故宫,后者藏于北京故宫,可惜纯净无瑕的三足盘底,被乾隆命人刻上了自己的一首诗。

钧窑和汝窑都是宋瓷精品。历代名瓷中,雍正对宋瓷情有独钟,因宋瓷最素净、最有文人气质,且传世稀少。在位期间,他多次命造办处仿宋瓷烧制瓷器,还特别强调“钧窑的要紧”,“先做木样呈览,朕看准时再发去烧造”。

你若不贪,一件不给

除仿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外,雍正朝瓷器如今最受称道的是青花和珐琅,前者仿古,形神兼备;后者创新,异彩纷呈。

青花在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最为鼎盛,采用西亚特产的天然矿石颜料:苏麻离青。这种颜料画在瓷上会形成天然的颗粒和晕染,本是一种缺陷,却和水墨在宣纸上晕染一样,是一种文人推崇的审美趣味。苏麻离青比黄金还贵重,到清代已基本枯竭。为追求永宣青花的神韵,雍正朝工匠仿制时,用普通青花钴料在纹饰线条上点染,作出的晕染效果可以假乱真。

康熙朝也热衷仿制青花,但画法遒劲率性,大而化之,雍正朝则以精细见长。康熙时代青花瓷偏好人物故事、刀马人等题材,而雍正朝完全舍弃,专注于工笔花鸟,山水的画法也由康熙朝的“斧劈皴”过渡为“披麻皴”,以线代染,不厌其烦。

雍正青花与永宣青花相比,有一个显著的超越之处。永宣的圈足摸上去是糙的,而雍正仿古的作品圈足经过打磨,光滑圆润,俗称“泥鳅背”。瓷器制成摆在那里,圈足部位看不见摸不着,但以雍正的性格,必然追求尽善尽美。在收藏界,“泥鳅背”是促使藏家对雍正青花追捧的重要因素。

珐琅彩是雍正朝又一个“强项”。康熙酷爱西式铜胎珐琅,雍正将这一喜好发扬光大。雍正二年二月,雍正赏赐年羹尧等将领珐琅管双眼翎二枝、单眼翎十枝。年羹尧非常喜欢,这位雍正的心腹爱将,在谢恩折中壮胆请求再赏一两个新制珐琅物件,“以满臣之贪念,臣无任悚惶之至”。雍正回复:“珐琅之物,尚未暇精制,将来必造可观。今将现有数件赐你,但你若不用此一贪字,一件也不给,你得此数件,皆此一字之力也。”

这则朱批既可看出雍正对年羹尧的格外宠爱,也可看出他当时已在酝酿改良珐琅彩,并大有信心。珐琅颜料历来都要从西洋进口,供不应求,雍正六年,在怡亲王亲自操办下,清朝自产珐琅料研制成功,而且炼出了十二种西洋颜料没有的色彩。

好颜料需要好画师挥洒,雍正十年,钦点宫廷画师戴恒、汤振基改画珐琅。传统观念里,画瓷是工匠做的活计,与作画贵贱有别,没人关心瓷器上的花纹是谁画的。但雍正不这么看,越是自己欣赏的画师,越要让他们去画瓷器,连著名的西洋画师郞世宁都曾奉旨绘制“金胎珐琅杯画样”;普通工匠画得好,雍正也要询问姓名,亲自下旨,发奖金涨工资。

雍正朝珐琅彩不仅画得精致,花样题材也有所突破。以梅兰竹菊、青山绿水为主,配以意义相衬的题诗,钤盖印章。珐琅彩本是西洋风格,到雍正朝发展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品,中西合璧,高雅意趣,非康乾时代可比。

四爷是COSPLAY鼻祖

雍正对艺术品的独到品位和严格要求,在帝王中是罕见的。这方面和他有一拼的是宋徽宗。当然,后者道行更高。雍正只能算是鉴赏家、收藏家,宋徽宗已达到艺术家的水准。不同的是,徽宗玩物丧志,“诸事皆能独不到为君”,而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君主之一。翻看《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清档》,雍正深入每一个细节的指示和批语,早已超越了一己享乐之需,与其说鉴赏设计工艺品是他的消遣,不如说是他推进的一项事业。

那么什么是他的业余消遣?也许从他留给世间的几幅趣味画像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目前已出版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画像共十七件(卷为一件计,册页为一件计),其中朝服像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数是便装像、古装像、佛装像、道装像,还有西洋服饰像。雍正如果生在今天,毫无疑问是个COSPLAY发烧友,他设计的扮相和情境极具想像力,和在王府时的耕夫造型相比,段位已大大提升。野僧云游,喇嘛打坐,儒生抚琴,渔夫垂钓,戴西洋头套打虎,赤脚弯弓射孔雀,练功见龙,林间逗猴,临海观涛……网友戏称,原来四爷是COSPLAY鼻祖。

雍正为什么会让人给自己画出这些画像?画这些像的时候,他是亲身穿了各式服装当模特,还是只给“设计方案”,让画师自己按要求绘制,尚未有定论。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画像无一不映照着传统文人的“归隐”情结。雍正的画像中,可以看出独钓寒江雪、山月照弹琴的向往,这和塞外骑射、江南巡游的休闲愿望是不同境界的。

在《雍邸诗集》序言中,他感慨:“花朝月夕之吟,皆成祁寒雨暑之思矣。”过去的“闲境闲情”,皆“邈若河汉”。雍正在位十三年,除几次移驾圆明园,从未离开紫禁城。这个工作狂的出世梦想,只能寄托在青花瓷的工笔花鸟间,画像的山谷云深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