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重大判断的理论贡献(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重大判断的理论贡献(2)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是其重大理论创新之一。只有深化对这一理论创新的认识,才能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党坚持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同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根据当前中国国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谋划和推进新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正是基于对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性意义的准确认识,基于对新的伟大实践的正确反映,基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刻把握。很显然,十九大报告作出这个重大判断是有充分根据的。随着改革开放近40年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矛盾”既是对“旧矛盾”的发展,也是对“旧矛盾”的创新,因为新时代的生产、需求、动能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区域、城乡的差异凸显。一是从社会生产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很显然主要矛盾不再是“落后的生产”而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制造业中,又表现为先进制造业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二是从社会需求上看,在需求结构上,表现为消费相对于投资的不平衡不充分,消费不足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三是从增长动能上看,相对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创新的关键作用发挥得不平衡不充分。四是从区域、城乡结构上看,相对于城市,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相对于东部,我国中部特别是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些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既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变化,也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些不变因素,那就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而这两大不变的因素就要求我国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通过发展解决问题。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与认识,彰显了“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不变”体现时代的延续性,“变”则体现新时代的前进性。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