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准确理解科学把握“三个意味着”(2)

辛向阳:准确理解科学把握“三个意味着”(2)

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生机活力的最重要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强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使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人类历史的时代本质和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始终充满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科学社会主义阐明的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是我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客观基础,使我们能够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胜似闲庭信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新高度。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把人民群众看作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原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如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第二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生机活力的最重要源泉。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必须由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即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这是由无产阶级要完成的伟大历史使命所决定的。过去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我们不仅明确了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且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四个最”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在21世纪中国焕发生机活力的最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