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化了 民风改变了
白岩山下,海拔1400多米的高寒山村白朝乡月坝村迎来了又一批游客,来自成都的邓兴平边拍照边连声叫好。
看到纷至沓来的游客,村民白含强心里乐开了花,他的农家乐寒冬中生意照样火爆。这都得益于村里的人居环境景观化。
前几年,月坝是个荒郊野岭。2015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月坝成为全省首个省级湿地保护区。月坝将新村建设与旅游扶贫精准对接,科学整合“自然、人文、农业”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建设,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脱贫。
没有里子的变,面子的改变注定是昙花一现。在脱贫攻坚战中,利州坚持外部形象改变与内在机制改革相结合,当下增收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个体能力与群体文化相结合。在扶志和扶能的同时,注重整个风气习俗的改变。
利州切实改变贫困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全区3700个建卡贫困户实现了房前屋后庭院化、村落民居整洁化。在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村居民舍整体风貌打造之中,绘制彰显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廉政文化等图文并茂的墙体画300余幅,54个贫困村“一村一品”特色文旅景观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淳民风、正村风、美家风的作用。
清亮激越的唢呐吹起来,大山深处的三堆镇小河村,沉寂了20多年的传统文化,在婉转的唢呐声中重焕生机。
重焕生机的还有赤化张公牛灯、金洞清河舞狮、宝轮云峰剪纸、荣山渔河刺绣……利州区充分运用这些民间传统文化引导人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走进利州山乡,道德激励实现常态化,经过村民“一事一议”或股东大会,明确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提留10%的资金,建立道德激励专项基金,通过星级评定和积分量化,进行道德激励。
“杨大珍家都能遵守《村规民约》,邻里关系和睦”“王朝华不仅做得好,还敢于批评做得不好的村民,我建议他可以加分哦”……荣山镇中口村家风馆里座无虚席,2017年第四季度“道德积分”评议如火如荼。
该评议活动是利州区实施乡村秩序自治的一个缩影。该区54个贫困村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诚信缺失等突出问题自治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法治为引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群众信赖的党员干部、身边榜样成为村风民风监督员。根据家庭优良传承和价值追求,引导村民提炼并悬挂家规家训,让优秀家规家训成为新风正气培育助推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