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中国精神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中国精神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之根本,是当代中国最强的“黏合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新增长的需求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多表现为精神层面。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关乎这一矛盾解决得如何,关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关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及其人民普遍信奉、追求、恪守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规范,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精神状态。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前进的重大作用。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从不同层面规范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凝聚了13亿多中国人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是团结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凝练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最鲜明标记,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筑中国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精神气质。这种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源自对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明了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

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物质上要强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也要自觉、自信、自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五千年厚重历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要坚持不忘本来、固本培元,深入阐发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独特创造和思想精髓,大力弘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更好地用优秀历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主心骨,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软实力作支撑。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最深层、最核心、最永恒的民族精神。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增强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在实践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面对世界和未来的诸多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足见其重要性。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完成新时代的新使命,我们的党要坚持创新思维,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之根本,是当代中国最强的“黏合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既要有“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要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人民群众的具体价值实践,成为聚合社会正能量、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激发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作者为中央党校机关党委宣传处处长、博士、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