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在亲切与平凡中理解鲁迅的伟大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在亲切与平凡中理解鲁迅的伟大

摘要:“须仰视才见”不是神化鲁迅。我们应当持这种态度,能够感觉和认识到他有亲切的一面,也有平凡的一面,而这亲切与平凡中又能读出他的伟大。

采访手记:

读了阎晶明的新著《鲁迅还在》,才知鲁迅是多么深广的世界。

这显然不是一种学者式的写作。《起然烟卷觉新凉——鲁迅的吸烟史》,起笔引用鲁迅的《秋夜偶成》,先就谦虚地说:“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鲁迅这首写于一九三四年九月的《秋夜偶成》,不靠注释是很难一读就懂的。”

实际上他对鲁迅研究所下的功夫,不亚于鲁研专家。不仅仅知人论世,融入了对鲁迅的体贴,甚至也会遥想鲁迅曾经的写作状态。“那些透着感情和思想,充满力道的文字,是在一种怎样的环境和心境中写出的?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很多谈鲁迅的人,都在描述自己想象中鲁迅看取人间世相的态度和眼光。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鲁迅,是一位暗夜里的思想者……”

阎晶明以深情细腻又客观冷静的笔触,耐心地书写他眼中的鲁迅,以及鲁迅独有的魅力,那是鲁迅至今深深吸引他,也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

也因此,阅读鲁迅的过程不再是冷冰冰的教科书或学术著作中的固有印象,而是亲切自然、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甚至要从纸页间呼之欲出的形象。

这应当也是阎晶明写作的追求之一。

阎晶明在热切地期待并追踪着当代中国文学辉煌成就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经典作家的敬仰和学习。他认为,鲁迅就是当代中国人阅读中持久不衰的经典;他更认为,鲁迅研究者既有学术责任,也有传播鲁迅的责任;在当前形势下,后者责任更为重大,应当让社会公众认识鲁迅对全民族的意义。

近十年来,他努力想从这样的角度进入鲁迅的人生和文学世界:他是在人间烟火中艰难生活的人,更是在凡俗世界里发出不凡声音的智者。他有时靠一些微不足道的嗜好保持着生活的乐趣,又从这些琐屑中透露出豁达的人生观念

中华读书报:在《鲁迅还在》中,您提到,把鲁迅放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放在当代文学格局中阅读和研究很重要。其实这种“当下性”贯穿您的编撰思想。《鲁迅演讲集》《鲁迅箴言新编》也是如此。您如此强调“当下”,是否有更深的用意?

阎晶明:我的主业是当代文学评论。但我是学现代文学出身,硕士论文是解读包括鲁迅小说在内的五四小说。在做当代文学的过程中,内心一直保持着对现代文学的关注和观照。

我认为,要理解好中国当代文学,需要同时充分了解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共同的起点是五四新文学。但是客观上,当代文学在发展中体积越来越庞大,自成体系,现当代文学的联系被忽视了。我想回到现代文学的起点,而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峰。

中华读书报:这种倾向体现在哪里?

阎晶明:现在谈当代文学史,大多以新时期文学为起点。鲁迅作为现代文学的传统,在一些作家、包括从事文学史研究的学者中不受重视,不太以现代文学的整体观去做评价。鲁迅研究的当代性、鲁迅的当代意义和价值挖掘得远远不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鲁迅的议论从来没有停歇过。这种议论很多时候是无谓的纷争,也或者是刻意的对鲁迅的拉低。有过与鲁迅“断裂”说,有过将鲁迅作品从语文教材里大幅减少说,有过关于鲁迅的各种传闻八卦说……在鲁迅身上赋予太多文学之外的因素,招致不少人刻意的议论,并将之说成是让鲁迅“走下神坛”。另一种情形也并不让人乐观,即很多人只把鲁迅看作作家。鲁迅作为民族精神之魂,远未深入人心。

出现这些问题,鲁迅研究者不能轻视,对贬损鲁迅的言论观点,不能只在学术同道者中表达不满,而应该主动做一些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鲁迅,把鲁迅研究放在当代视野中观照,把鲁迅的当代价值阐述出来。而不是仅仅在研究鲁迅的格局中,我认为这个格局需要突破。

中华读书报:当下鲁迅研究是怎样的状态?很想了解您研究鲁迅的动力。

阎晶明:我敬重那些致力于鲁迅研究的专家,他们的学问很了不起,但是互相关照、互相引用、互相阐发太多,自我重复严重,研究太过刻板。鲁迅研究成就很大,但还是存在一些缺陷,与我们所希望的鲁迅在当代存在的状态有距离。其实我们应当正视的一个现实是,现在大学生,即使是文科的大学生研究生,对鲁迅总体上还普遍陌生。

鲁迅之于中国文化比起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文化,价值、意义、重要性或许更高更大,但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我希望能够回到原点,做鲜活的、有体悟的研究,这是我想研究并书写鲁迅的原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