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思想脉络:从《共产党宣言》到

知识分子的思想脉络:从《共产党宣言》到"四个尊重"(3)

摘要:《共产党宣言》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跨国的共产党的诞生。它宣布,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不是工人阶级的主人。党要有执政意识,但不可有“统治者思维”。

三、“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上承了马恩的思想

读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关于脑力劳动者的论述,我感到,我党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是与马恩的思想有着内在继承关系的,在思想脉络上是完全相联的,是上承了马恩关于知识分子本身并非资产阶级,而是脑力雇佣劳动者的思想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是我党对马恩思想的继承、发展和中国化的解读。

目前学界研究成果显示,在我党领导人中,最早认为知识分子具有工人阶级属性的是刘少奇同志。早在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少奇同志就提出了这一思想。新中国刚成立时,他在全总召开的文教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说道:“根据马克思的说法,工人阶级就是工钱劳动者,即自己没有生产工具,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取得工资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来源者。”接着分析说:“工钱劳动者有两种: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因此,被雇佣的职员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教员也是。”他还具体举出了中小学教员、大学教授、工程师、新闻记者、编辑、演员等为例,说他们都是工钱劳动者,也就都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少奇同志这篇讲话的结论是:脑力劳动者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刘少奇《在文教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1949年10月11日)少奇同志的论断,显然源自《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显然继承了马恩的思想。

对于知识分子在整个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位置和特点,少奇同志也做了分析。他说:“无产阶级中心是体力劳动者”,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阶层”。又说:解放前,知识分子如工程师虽是受资产阶级的教育,和资产阶级较接近,在思想上受其影响,但他们“出卖劳动力”,“基本上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少奇同志的这些话中,有继承列宁对知识分子分析的元素,但基本的框架还是对马恩思想的直接继承。少奇同志又说,“不要因为他们较接近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受其影响,而就将之划成另一个阶级,不把他们当作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是很错误的,必然要产生极大的危害性,就会分裂工人阶级”。在少奇同志看来,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是本质,而他们由于职业特点等原因,在思想上受到一些不良影响,乃是支流,不是本质。同时,少奇同志还提出了若不把知识分子当作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将会带来严重后果的警示。这个警示后来不幸应验。这从反面证明了少奇同志论断的正确性。

对于阶级分析方法,历来有些同志有片面理解,喜欢单纯以生活水平的高低来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认为穷当然就是工人阶级,生活好些肯定就是资产阶级,故此,便认为知识分子就是生活好的资产阶级。对于这种误解,少奇同志指出:“要懂得,不要光看表面,光看生活,聘请就是雇佣,大学教授挣几百斤米,是无产阶级,而农民、贫民只挣几十斤米,生活很苦,但不算无产阶级,只是半无产阶级而已。”这个分析,曾使有些农民出身的同志不大高兴,但却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恩的阶级分析方法一致的。

五十年代以后,由于复杂的原因,少奇同志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正确观点而与毛泽东同志保持一致。此是另一个问题,需要做专文论述,此从略。

解放初期的若干年内,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大体就是少奇同志所论述的那样。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划分阶级成份的决定。规定,凡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为其中办事人员,取得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称为职员,职员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个决定还特别指出,高级职员,如工程师、教授、专家,其阶级成分与一般职员相同。也就是说,把他们也划入了工人阶级范畴。中央人民政府的这一决定,无疑代表了当时中共中央高层领导集体的共识。(转引自于光远《〈我的父亲齐燕铭〉序》,见《炎黄春秋》2008年第12期第62页)

当时,我国还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还存在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这一规定,把当时在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作的知识分子明确地划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样的划分,其根据显然来自马恩,与马恩关于知识分子是脑力雇佣劳动者的论述相一致。1950年五一劳动节前,中共中央宣传部拟订了“五一口号”,经过刘少奇、毛泽东先后审阅,向社会公布,其中有一句口号是:“向全国为人民服务的知识界致敬!”(《炎黄春秋》2010年第7期张素华文)这个口号的确定,显然是以我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为根据的。有了这个根据,当时的知识分子获得了“被致敬”的崇高的政治待遇。

那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该怎样定性呢?这时的社会,已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知识分子不仅完全凭自己的劳动吃饭,而且是在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所以其阶级属性无疑地更应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试想,马恩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尚且视为雇佣劳动者,而没有视为剥削者,中共中央又明确规定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在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作的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怎么可以反倒将知识分子划入资产阶级、剥削阶级呢?再试想,倘若真是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凭自己的脑力劳动吃饭,并对国家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划入资产阶级、剥削阶级,例如倘若将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马寅初、费孝通、孙冶方、梁思成、蒋筑英、罗健夫、钱钟书、季羡林、任继愈、袁隆平等等知识分子,划入资产阶级、剥削阶级(实际上,在“左”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他们的确大都曾被划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岂不是天大的无理和不公吗?总之,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划入资产阶级的范畴,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

薄一波同志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谈到了我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发生的错误,他说:“回想起来,对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是认识不足的,见事迟了。”所谓“认识不足”,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认识到马恩列特别是马恩对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的重要性,没有承认或忽略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总体来说是脑力雇佣劳动者这一事实,特别是没能正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的性质,因而也就没能及时确立和敲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正确观点。

为纠正我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认识错误,周恩来、邓小平、陈毅、陶铸、聂荣臻等一批领导人做过相当顽强和持续的努力。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已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个论断与少奇同志三四十年代的论断,与解放初党中央的论断相衔接、相一致。1962年广州会议上,周恩来在著名的《论知识分子问题》讲话中又讲到:“我们历来都把知识分子放在革命联盟内,放在人民的队伍当中。”陈毅、陶铸、聂荣臻也在会上指出,知识分子是人民的劳动者,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脑力劳动者,并提出应该取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这次广州会议,被认为是一次给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会议,即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帽,加“人民的脑力劳动者”之冕。遗憾的是这一正确主张没能得到毛泽东的认可。文革中,这次会议被诬蔑为“是一次替资产阶级分子‘脱帽’,让反动‘权威’出气的黑会”。(市文联造反组织编印《北京市文联1949——1966年5月大事记》)

小平同志是支持广州会议的正确主张的。粉碎四人帮以后,小平同志更是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是共产党的一支可靠力量”。小平还强调说,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小平这实际是在强调说明,知识分子决不是剥削者,不是资产阶级。小平论断的分量是巨大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成为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理论基石。

江泽民同志根据现代社会的新特点,对于知识分子的地位做出了新的表述,他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说:“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这是与时俱进,对知识分子地位做出的新论断。现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在整个工人阶级队伍中的重要地位,已非往日可比。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又代表我党提出了“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个方针体现了对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等一切劳动者的尊重。

从《共产党宣言》到少奇论断,再到我党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定论,再到“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其思想脉络是贯通的,清晰的。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脉络,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努力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已经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经。

回眸知识分子被划为“臭老九”而名誉扫地、尊严扫地的岁月,不胜唏嘘。是小平同志带领全党拨乱反正,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论,给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生,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今天,我们重温马恩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梳理从《共产党宣言》到“四个尊重”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脉络,会更加有助于科学地认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有利于贯彻党的“四个尊重”的方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