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多措并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实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教育至关重要。

促进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通过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布局,使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城乡学生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提供了条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乡学校办学规模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学校与小规模学校并存的时代。未来的基础教育布局调整需坚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兼顾城镇与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协调好经济发达的城镇与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

针对我国农村教育,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战略研究室主任高书国提出,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是农村地区面向区域内多种人群,传递普遍性与地域性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传承人类文明和乡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村地区多种产业协调发展,培养具备现代生产生活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人的社会活动。集地域的乡村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治理方式的自治性于一体的农村教育,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未来,政府主导的、通过授权和加强乡村自治、基于地方产业群和乡村文化传承的农村教育现代化模式,将是我国农村社会和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

进一步完善教育扶持政策

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认为,“教育扶贫”、“扶贫教育”是重要的扶贫举措,大力发展教育应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战略首选,将农村处境不利的群体作为教育优先关照对象。同时,政府需要在教育精准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改革教育流动机制、完善留守儿童保护机制等方面做出针对性的举措。

高书国表示,智力贫困是贫困产生的深刻根源,而智力贫困的代际传递,则成为影响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障碍。他建议,解决贫困人口教育与发展问题,政府应加大参与和干预力度,增加对革命老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教育扶持政策;针对贫困者个性化的需要,研究和制定教育发展与扶贫政策;建立教育扶贫基金,扩大农村贫困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制定特殊的教师配备标准、教育经费标准和学校管理政策,加强对学生的精准指导和精准帮扶,发展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构筑社会关爱系统,高度关注、关心和关怀贫困家庭子女成长与发展。

有效引导师资流动

教师作为义务教育学校的核心资源,其流动状况被看作反映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的晴雨表。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秦玉友认为,机会成本是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收入越低,其流动意向越高;在置业环境不能使教师满意的情况下,能力较强教师以及年轻教师更倾向于流动;教师与职业匹配质量越低越容易流动;教师倾向于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地区和学校流出。教师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秦玉友建议,通过提高义务教育教师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薄弱地区学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提升实力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水平,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充分考虑教师的家校匹配问题等,有效引导义务教育教师的流动。

近年来,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焦点。江苏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乔晖提出,落实好教师培训政策是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持久推动力。他表示,应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优化绩效工资制度;拓宽农村教师培训的补充渠道,构建高效的城乡师资流动机制;拓宽农村教师的培训路径,形成多元化的培训格局。此外,通过丰富农村教师的培训内容,构建贴近教师需求的培训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学员选派制度,保障教师全员参与培训;深化农村教师的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者水平;建立长效的路径执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执行考评与监督等措施。建立农村教师培训政策精准执行的机制,是当前培训政策执行的有效路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