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许海: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

【2017-01】许海: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真面目

近年来,一些诋毁历史英雄人物,否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言论甚嚣尘上。如针对长征胜利80周年,有人便以讹传讹,不仅怀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还妄称蒋介石为红军长征“放水”,污蔑红军“强拉百姓入伍”,等等。诸如此类的错误言论,在思想领域造成了混乱。在此,有必要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深入分析。

历史虚无主义的源流与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动辄以怀疑、否定的面目示人的特点,有其思想史上的渊源。远在古希腊,哲学家皮浪就否定任何事物的真实存在,被视为怀疑主义的创始人。而“虚无主义”最早作为一个概念,由德国哲学家雅各比在1799年提出,主要表现为否定人生的意义。其后尼采不仅声称“上帝死了”,否定整个传统形而上学历史,更推翻了建立此种历史的逻辑基础,虚无主义特征更加鲜明。

在中国,虚无主义的源头可追溯到“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老庄道家学派,在其相对主义主张中,充满了怀疑论的色彩。近代以来,虚无主义从俄国传入中国,融合了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成分,并在近代中国的“虚无党”那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宣扬无国家、无政府,而且鼓吹“无父子、夫妇、昆弟、姐妹”之别,甚至主张毁弃一切。在文化层面,近现代中国也曾出现极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不读古代书”“打倒孔家店”等就是当时的反映。

作为理论思潮的历史虚无主义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明确使用了“历史虚无主义”概念,将其列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一种表现。由于对清除“精神污染”的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力相对有限。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肆意曲解历史,造成了不良影响。

深入看来,历史虚无主义和哲学、文化上的虚无主义,实质并不相同。后二者往往体现为对思想理论、文化历史乃至逻辑基础的全盘彻底否定,而历史虚无主义则是“选择性虚无”,同时又“选择性赞美”。如同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它虚无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但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不虚无,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颂德,把已被颠倒过来的历史再颠倒回去”。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要否定整个历史,而是通过“选择性虚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框架体系,实现其预期目标的政治思潮,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在“虚无”表象下并不虚无的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的“所虚”与“所实”

历史虚无主义既然选择性虚无马克思主义历史谱系,必然试图建构另一种历史谱系。其诉诸实践的“虚无”与“建构”,正是按照历史符号、历史实践和历史观念的顺序展开的。

在表层,否定正面历史人物,褒扬负面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是历史谱系中的标志性符号,历史虚无主义打着“深刻反思”“重新评价”旗号,为反面人物翻案,对正面人物抹黑。例如,一些人热衷于拔高像慈禧、琦善、袁世凯这样一些负面人物,而对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等则加以贬低,甚至还称赞汪精卫“这样的汉奸非但没有错,而且是真正的英雄”,颠覆了对历史人物的基本评价。

在中层,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赞颂资产阶级发展道路。历史虚无主义者竭力渲染革命的“弊病”,鼓吹“告别革命”、实行改良。一些人继而诋毁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历程,否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伟大成就,割裂“前后两个三十年”的联系,主张“回到改革前”。其根本目的,在于一厢情愿地认为近代中国应该选择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实现“和平夺权”,走上西式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深层,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论,主张唯心史观及其研究方法。近年来,一些人把虚无矛头直指马克思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也是历史虚无主义”,主张用“人性分析”取代“阶级分析”,否定全面客观、辩证联系的历史研究方法,要求“价值中立”“注重细节”,试图动摇整个马克思主义历史谱系的基础。

在这样的虚虚实实之间,历史虚无主义企图通过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历史,实现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侵蚀党的执政基础,进而颠覆党的领导,走上他们所向往的发展道路的目标。昔日强大苏联的解体,很大程度上就是其国内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呼应西方“和平演变”图谋、逐步否定自身历史的结果。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深刻汲取。

历史虚无主义的“治标”与“治本”

当前,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暗流涌动,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其不良影响。

首先,在历史符号层面,历史作为一定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组成部分,其中具体人物活动的目的及其意义,必须要置放到整个经济基础和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参照系”中才能真正获得。因之,要善于把历史人物还原到历史环境中去理解,对照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本质真实”去评价,科学把握历史符号的不同象征意味和导向作用。在具体细节上,要尊重历史事实,让谣言在真相面前不攻自破。

其次,在历史实践层面,一方面,要加大理论研究阐释力度,深刻阐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经多种社会力量博弈后的优选结果,是“历史合力”的具体表现。这“三件大事”具有高度的历史必然性、艰难复杂性和有机统一性,对于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前途命运意义重大。另一方面,要树立宽广的“世界历史”眼光,加强纵向和横向对比,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进一步增强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历史实践的信心。

第三,在历史观念层面,要深入诠释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超越表象,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不仅独立创造了历史,也科学建构了历史,发挥着呵护民族共同精神记忆、凝聚社会乃至引领未来的重要作用。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出现而不知崇敬爱戴的国家,则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知名作家在民族危亡关头对诋毁鲁迅暗流的痛切回应。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不可能对每一次抹黑逐一“辩诬”,而更应敏锐识别苗头倾向,主动设置思想议题,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这才是应对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在内的种种不良社会思潮的“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