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土壤与空气

新文化运动的土壤与空气

摘要: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与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与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这一时期,首先政治上表现为中国政治制度的退步。辛亥革命失败后,各国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以利于其加紧对华侵略,中国先进分子希望通过寻找新的思想来指导中国走出困境;其次在经济方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参战的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瓜分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也正是在这时,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最后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头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上的必然结果。

    政治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但是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不得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在这期间无论是晚清政府还是北洋军阀政府,它们形式上都采用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发展,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实权,所以这种所谓的民主体制实际上只是地主阶级为遏制革命保全自身而采取的自救措施。虽然形式上采用了西方先进国家的政治制度,但是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社会仍然没有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

    经济背景

在经济上,两次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社会,战后,西方帝国主义商人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伞下,在五口通商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倾销洋布洋纱,收购生丝茶叶,使那里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放弃织布,转为生产丝茶,致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帝国主义加紧对外侵略的扩张,企图瓜分世界,并把积贫积弱的中国作为他们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致使中国出现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殖民地程度大大地加深,标志着帝国主义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历史时期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到来。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之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规模空前地危害中国的政治经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统治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减轻对中国的入侵,他们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工具,就积极扶植各自在华的代理人,而中国的军阀混战在激烈的争权夺利的过程中展开,也需要外国的支持,并寻找靠山。于是帝国主义与军阀之间相互勾结,大量的贷款,出卖国家的利益,加重人民的负担。如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得到日本的支持;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美、英为靠山;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得到日本人的扶植。各军阀争权夺利的纷争,互相利用,互相勾结,军阀割据与混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各军阀在自己的地盘上对百姓横征暴敛,敲骨吸髓,军阀混战时,兵匪不分,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多百姓被迫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切都为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思想文化背景

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其主要的参与者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政治思想。当时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批判孔学,倡导科学与民主,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并没有明显的分歧。直到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中国面临许多新问题,如应该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正是由于各自的观点不同,新文化运动的营垒开始发生分化。这种分化的标志是胡适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

问题与主义之争和梁启超、梁漱溟等人著作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道扬镳,各自取得了独立的姿态,并开始展现各自的理论风貌。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和新文化保守主义三大流派互相争论,其共同特点都是带有政治色彩。

三大流派,在对文化、对传统包括政治态度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观点。三大流派的争论在各个领域展开。在伦理思想领域,展开了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在政治思想领域,展开了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和民主与独裁的论战。在社会思想领域,展开了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在哲学思想领域,展开了唯物辩证法论证。在文化思想领域,展开了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在文艺思想领域,展开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文学派三派混战。总的来说当时虽然社会动荡,但是社会思想异常丰富与发达。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