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周诗语:人类起源神话

【2017-02】周诗语:人类起源神话

当宇宙起源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人们还要面对另一个起源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被随意地抛掷进这浩瀚世界的,还是背负着神圣的使命而来的呢?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如何看待人类之间、人类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人类起源神话为此提供了一种解释,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在中国,谈到人类起源神话,首先想起的就是女娲神话。

女娲的形象

女娲在中国神话中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崇拜。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女娲庙。但是她的形象却和人类并不完全相似。根据古籍和汉代画像可以发现,在汉代时,人们已经普遍认为女娲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了。东汉的文学家王逸在对《楚辞·天问》的注释中便提到,“传言女娲人首蛇身”,汉代画像砖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上半身是人类女性样貌的女娲拖着长长的蛇尾。

为什么人类的母神却有着如此恐怖的蛇身呢?这与对蛇的崇拜有关。原始人看到蛇蜕皮,便以为它们死而复生,有着强悍的生命力。女娲既是人类的创造者,也是人类的保护神,她的生命力不言而喻,有蛇的身体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且在上古神话中,很多神以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这种形象赋予了他们神圣性。《海外北经》中提到一个名为相柳的神,“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东方天帝伏羲是人首蛇身,他的父亲雷泽神是人首龙身。有些汉代石刻中,女娲的蛇身还有两条腿,其实也是“人首龙身”。蛇是龙的主体原型,二者都与力量、生命、神秘的能力相关联。中国古人崇拜蛇,更崇拜龙。把女娲的形象想象为蛇、龙,正是说明女娲是一位伟大的神。

不过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女娲的原始形象逐步演化,明清以后,女娲形象就和人类女性完全相同了。

女娲造人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里说,女娲是从大地之中诞生的。大地属于阴性,女娲作为女神也属于阴性。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天地刚刚开辟的时候,没有人类。女娲从大地取来黄土,掺上水,揉成泥团。她用一双巧手,把泥团捏成人的形状,并赋予它生命。由于创造的人非常多,女娲过于劳累。于是,她把黄泥拌成泥浆,将绳子放在泥浆中浸泡。然后,抽出绳子,高高举起一挥,泥浆溅落在地上,随即变成人类。最后,用泥团捏制的人都成为富有、高贵的人,而泥浆变成的人都成了贫穷、低贱的人。这个说法为人们不完全平等的生存状况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也给身处底层的穷苦人提供了一些心理安慰。

用泥土造人的神话,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希腊神话中天神普罗米修斯在河边造人的时候,也是用的泥土。他按照河水映照出来的自己的面孔塑造人类,所以人类和神灵外貌相同。不过,中国人还是喜欢女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因为这更加符合女性生育的现实经验。

当人们相信自己是由伟大的女神创造出来的时候,便为自己的存在找到了合理的、值得自豪的来源,在面对可怕的自然灾害时,也相信女神会保护自己的儿女后代,从而具备了在广阔世界里努力生存的勇气。而当人们都开始认可女娲作为母神时,对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就随之产生了,增强了内部的凝聚力,有利于种族内部的和谐统一,进而推动群体的持续和繁荣。

女娲补天

宇宙初创的时候,秩序很不稳定,时常出现各种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于是,伟大的人类之母——女娲不得不整顿宇宙秩序。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在极其遥远的古代,大地的四极突然遭到毁坏,辽阔的原野裂开无数条深渊,大地再也无法承载亿万生灵。天空发生了坍塌,形成巨大的黑洞,再也无法覆盖大地。森林燃烧起熊熊烈火,映红了宇宙。暴雨从天空裂开的黑洞向下倾泻,地下的黑水从地面的裂缝向外喷涌,最后形成无边无际的洪水,凶猛地冲击着破碎的大地。残暴凶恶的野兽到处追赶捕食人类,黑色的猛禽从天空俯冲下来,用尖锐的爪子捕捉可怜的老人和柔弱的儿童。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

紧要关头,女娲取来五种颜色的石头,架起神火,把石头熔炼成五彩岩浆,然后把岩浆涂抹在天空,补上了黑洞,制止了暴雨。因为天空是女娲用五色石岩浆补上的,所以,天空从此有了五色彩霞。补完天空以后,女娲又修补大地。她抓到一只巨鳌,砍下它的四脚,牢牢支撑大地被毁坏的四条边(四极),又取来大量芦苇烧成灰,把灰烬撒到洪水中。芦灰越积越厚,终于止住了洪水。辽阔完整的大地重新展现在女娲面前。最后,女娲擒杀了危害人类的黑龙,其余的禽兽吓得乖乖藏起各自的尖牙利爪,再也不敢为非作歹。

经过女娲的一番整顿,宇宙秩序重新建立,天空和大地暂时获得了安宁。人类在女娲的保护下,重新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当时的人类天真无邪,他们觉得自己和牛、马没有什么差别。睡觉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忧虑;起床以后两眼睁得大大的,目不斜视。

由于女娲补天的丰功伟绩,中国古代长期保持着对她的崇拜。宋朝以前,每年正月二十三日是“天穿节”。天穿,就是天塌了一个洞的意思。传说这是女娲补天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要做很多煎饼,铺在房顶上,模仿女娲补天的样子,以此纪念女娲。目前,一些地区还保留着“扫晴娘”的习俗。每当阴雨绵绵的时候,人们就在扫帚上拴一个女性人像(即女娲),举到空中挥舞。这是再现女娲补天的景象,希望借助女娲来制止雨水。

女娲缔造婚姻制度

女娲创造了人类,并且安排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使人类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了使人类能够永远延续,女娲创造了婚姻制度,让男女结合,从而实现人类的繁衍。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宋代罗泌《路史·后纪二》中都有女娲设置婚姻、为女媒的记载,女娲也成为了主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创立婚姻制度之后,为了表示祝福,女娲又创造了一种乐器——笙。笙的意思是生育。原始的笙,是在葫芦上插十三根管子制成的,声音悠扬。

由于女娲创造了婚姻制度,所以,古人尊奉女娲为“高禖”,就是婚姻女神。在郊外建立巨大的神殿——禖宫,专门祭祀女娲。每年春天,人们聚集在禖宫举行盛会,让男女青年纵情欢乐,选择爱人。而已婚未育的人也赶来参加,目的是请求女神赐予儿女。

神话产生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时代的演变、在不同地域的流传,不断增加新的内容。面对各种各样的神与神话,人们总会思考这些神之间的关系、降生的先后,并给出合理的解释,神话的内容也就更丰富了。在汉代神话中,女娲有了一位丈夫,即天帝伏羲。

当时的石刻画像中有很多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伏羲手持一把圆规,象征圆形的天空;女娲手持一把矩尺,象征方形的大地;伏羲、女娲交尾,象征人类的繁衍;圆规、矩尺结合,即“规矩”,象征他们所制定的神圣的婚姻制度和相关伦理规范。人们把伏羲、女娲刻画在祖先的坟墓和纪念祖先的祠庙里,相信这对繁衍了人类的神灵,也可以保护祖先的灵魂。

在比较晚期的神话中,伏羲、女娲不再是神,而是普通人类的始祖。唐代李冗《独异志》说,女娲兄妹(即女娲和伏羲)是最早的人类。当时天底下只有他们两个。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商议结婚。可是,兄妹结婚是违背道德原则的。面对人类灭绝和乱伦的两难境地,兄妹无法选择,只好到昆仑山询问天神的旨意。他们在山上分别点燃了一堆篝火,对天祈祷:“上天如果允许我们结合,就让两堆篝火的烟结合在一起;如果不允许,就让两股烟各自散开。”这时,两堆篝火的烟雾竟然互相缠绕,结合在一起。这昭示了天神的旨意:为了繁衍人类,女娲兄妹应该结合。于是,这对兄妹承担了繁衍人类的使命。为了遮羞,妹妹女娲用野草编成扇子,挡在面前,和兄长结合了。人类从此得以繁衍。据说,古代结婚时新娘都要手持扇子,就是再现人类祖先女娲兄妹结婚时候的情景。

在现代民间神话中,伏羲、女娲的结合发生在大洪水之后。据说,伏羲在湖中捞鱼,有一只巨大的白色乌龟游到他身边说:“一百天之后天塌地陷,洪水泛滥。我是来救你的,请每天送我一条鱼。”从此,伏羲每天给白龟喂鱼吃。妹妹女娲知道以后,也来给白龟送鱼。一百天之后,果然天塌地陷,洪水泛滥。白龟张开大口,把兄妹吞进肚子,沉入湖底。兄妹在白龟肚子里发现了一座宫殿,他们过去送给白龟的鱼都摆在那里,正好拿来充饥。洪水消退之后,白龟把他们吐出来。兄妹一看,世界上已经没有人了。难道天神是想让他们兄妹重新繁衍人类吗?二人各自推了一扇磨盘到山顶,对天祈祷:“天神在上。我们兄妹把石磨往山下滚,如果两扇磨盘到山下合成一块,我们就结为夫妻;否则,我们还是兄妹。”说罢,他们各自把磨盘推向山下。奇迹出现了,两扇磨盘在山下合成一台完整的石磨。于是,伏羲、女娲兄妹按照天神的旨意结合,重新繁衍人类,并成为现代人类的始祖。

这两则神话讲述的是,只有当人类面临灭绝的危机时,才能够打破血缘的禁忌,允许兄妹成婚。它为婚姻制度提供了依据,必须要确定亲缘关系,严禁族内通婚,提倡族外婚。人们从神话中不仅得知自己的来源始祖,也得以学习人伦道德。

女娲的结局

中国古籍中关于女娲的结局有两种说法。《山海经》说:女娲的腹部变成了十位巨神,名字叫“女娲之肠”。他们住在栗广之野。而《淮南子》说:女娲补天之后,乘坐应龙驾驶的雷车,升上天空的最高一层——九重天,向最高的天帝报告了情况。以后,就永远居住在那里了。

(作者:周诗语,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玮玮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