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文:自古以来中外哲人对命运的多元诠释

摘要:命运,自古以来中外哲人就各说齐陈,诠释多元。命运与人人利益相关,从先秦到近代,中国的哲人思想家在探索过程中见仁见智,各美其美,如孔子提出“五十知天命”,墨家学说提倡“非命”等等。虽然观点各有不同,但这说明了中国人很早就能够认识到,人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把握自身的命运的。这些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思考的。

QQ截图20180306165833

张立文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

点击观看视频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命运的诠释

命运很神秘,人都求好运,国家也说国运。命运究竟是什么?中国古代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讲,“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孔子认为命是一种必然现象,死生有命,人必然要死,这是命。正因为命是有必然性的,所以人跑不了,活到100岁得死,活到120岁也得死。这是一种人力不可抗拒的必然力量,人不能支配它。

孔子讲,一个人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是一种命运。但是,孔子讲要知天命,一方面命是必然的,但是应该知道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要知天命,现在人活到五十岁,是不是知天命?那不一定,说五十知天命,是说人“应该”知道天命,意思就是人要懂得是非,知道自己的命运应该怎么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知天命,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不是蕴含了这个意思?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