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来源和特点

摘要:报告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而来。其特点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QQ截图20180309110340

     朱兵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

点击观看精彩论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来源和特点

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什么叫做非物质?有人认为这个词来自西方,不通,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脱离物质存在。乌丙安是这样举例解释的,像昆曲,叫昆曲艺术,我们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昆曲的准确含义叫昆曲艺术,不是昆曲。比如,古琴,有曲谱,有弹琴的人。如果单指古琴,它肯定是物质文化遗产,单指曲谱也是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弹琴者,按照曲谱弹出来的声音和表现形式,加起来就是音乐艺术。这就是为什么叫昆曲艺术的原因和对非物质一词的解释,在严格意义上叫无形文化遗产。

在日本、韩国叫无形文化财。日本是最早叫无形文化,美国叫做民俗文化。我国叫做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化遗产,最后统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中文本翻译就叫非物质。现在大家都这么称呼了。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