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我简单说一下,一是独特性,表现为独特的民间艺术,传统知识礼仪和习俗。体现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独特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二是脆弱性。因为原来我们长期处在传统的农业文明中,随着工业文明的开始,特别是面对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革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壤没有了。所以它不断地丧失自然生存的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它依附于特定的民族群体和个人而存在,容易随着环境改变或者传承人消亡而消亡。正是因为有这些自然性的规律,我们要花大力气去保护它。三是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和人有关系。比如,京剧必须有京剧艺术家们的表演才能展现,才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要没有人,它就变成了物质文化形态,就没关联性了,就消失掉了。所以传承人的存在,是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形态消失掉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以及这个文明的历史从本质上也开始消失掉了。四是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世代相传的,一旦停止传承就会中断或者消亡。就当前情况而言,除了个人传承以外,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社会的力量,促成它的传承,比如通过宣传的方式,通过教育的方式,在大学、中学、小学里面开设有关的课程来促成它的传承。
朱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来源和特点(2)
摘要:报告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而来。其特点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 第一视点丨永昆重生记2025-08-14
-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2025-08-14
-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2025-08-14
- 学习·故事丨隆兴寺的一块隋碑 习近平总书记40余年的牵挂2025-08-09
- 用肩膀抬来的演出2025-08-07
- 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今晚开播2025-08-06
- 香山革命纪念馆已接待观众190余万人次2025-08-06
-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新面貌2025-08-05
- 守护历史记忆 汇聚正义力量2025-08-05
- “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2025-08-04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一街一策”绣出城市治理新图景
- 前三季度“成绩单”折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 王锦刚: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五大战略要点
- 全会热词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
-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让“生产线”成为“风景线”
- 全会热词丨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
- 【理响中国】从“现代化比较”维度透视二十届四中全会深意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 北京六大行动,答好“十四五”收官之考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历程
学习思想丨“稳中求进”工作方法的不断完善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基本特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