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和发展的最大增量。
我们要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不同的“块”进行分门别类研究,而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和系统性考察。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指的是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而绝非碎片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不断凝聚研究力量,创新学科体系,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维度,着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层面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一以贯之的研究,形成一批代表中国水平、为国际学界认同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成果。
原创能力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点、着力点。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伟大实践创新为学术成长沃土,在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时间尺度下,系统梳理、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所开创和拓展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所实现的从贫困、温饱、总体小康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对消除人类贫困、促进公平正义的重大贡献,等等。要坚持“论从史出”,厚植学术根基,努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着力打造“原版”“新版”的哲学社会科学。
总之,马克思的精神犹在,思想没有过时,我们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我们的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继续开创学习、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辉煌!
(作者:燕爽,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