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兰州:食材40年前定量供 40年后任你挑

[改革开放40年]兰州:食材40年前定量供 40年后任你挑

摘要:那时候,如果有人拿一个印有“超级市场”字样的塑料袋,那一定是一个时髦的人。如今,超市已经遍布兰州的大街小巷,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极大地满足了百姓的物质需求,而且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见证。

我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却又直观地反应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1999年,兰州市第一家超市——位于红星巷的北京华联诞生。人们蜂拥而至,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新型的购买方式也让市民倍感新奇。那时候,如果有人拿一个印有“超级市场”字样的塑料袋,那一定是一个时髦的人。如今,超市已经遍布兰州的大街小巷,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极大地满足了百姓的物质需求,而且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见证。

图为兰州第一家超市北京华联。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面对丰富的食物 选择是个难题

今年50岁的王彦达,家住兰州西站兰石家属院。他至今依然记得,在童年以及青年很长一段时期内,买东西都要各种票据。“我上小学时,在外面吃饭,只有钱还不行,还必须得有粮票,吃一碗牛肉面1毛多,还得三两粮票。”他说,在自己的印象中,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肉需要肉票,而且都是定量供应。

“1991年我被分配到了兰石机械研究所,第一个月工资82.5元,核定30斤粮。”王彦达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如今的建兰市场附近有家菜铺子,周围的居民都在这里买菜,进门就是一道水泥砌成的高柜台,里面只摆着白菜、萝卜、土豆和咸菜之类的蔬菜,而且永远都是这“老三样”。营业员对顾客总是爱理不理的,因为那个时候物质供应匮乏,他们有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在不远处,还有间专门卖雪糕的商店,在他儿时的记忆里,最吸引他的就是雪糕冰甜的味道。四五十年过去了,这种味道他还依然记得。

可是,当年的王彦达怎么也没想到,20年后,一种叫做”超市“的购物场所横空出世。在这里,摆放着成千上万种食物,任你挑选,仅面条,就有拉条子、面片、雀舌面、炮仗面、窝窝面、猫耳朵、旗花面、刀削面、饸饹面,还有挂面等,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购买。2018年6月18日,王彦达走进一家大型超市,准备买点晚餐的食材,转了一圈,也不知道买点啥好。

 百货商场衰落 首家超市诞生

如今担任北京华联超市红星店生鲜部经理的魏烈霞,亲眼见证了超市的产生和发展。它的自选购物销售模式和成千上万种商品,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市民购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99年12月26日,北京华联超市红星店成为兰州历史上首家开业的超市。她依然清晰地记着,开业当天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开放式的购物方式吸引了兰州全城的市民,远在30公里外的西固市民也跑来尝鲜。

华联超市的出现,是导致当年兰州百货商店转型的直接因素。魏烈霞说,和传统的百货商店比,超市最大的不同是商品陈列和销售方法。前者商品摆在柜台上,顾客只能隔着玻璃或橱窗看。如果看中了,要通过营业员把东西拿出来,决定购买后向营业员现场付款,这叫闭架销售。与此相对应,超市采用的是开架销售,顾客可以在商品区任意穿行,随心选择。开架销售和闭架销售对顾客的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开架状态下,顾客的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因为他往篮子里挑东西的时候并不付钱,所以能调动他的购买欲,购买的东西可能就会多一些,包括冲动消费。

超市另一特点是商品品种齐全,挑选方便。人们可以在一个商场内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商品,小到一根葱、一袋食盐,大到一台冰箱,还有衣服鞋帽等。这个特点被业内称为“一站式购物”。

华联超市开业前,魏烈霞和她的同事们走上大街,向群众推广办理会员卡。会员卡在当时的兰州也非常新鲜,“当时,我们一个人一天轻轻松松就可以办理100张会员卡。”在开业当天,人们一下子涌入超市,当天进店的就有2万多人次,人流量比现在春节单日高峰期还要多出五六千人次。魏烈霞说,当时自己是收银领班,很多收银员也是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现金交易,还出现了找错和收到假币的情况,但超市经理并未责怪收银员。如今,这些收银员早已练就了“点钞机”一样的本领,极少出现找错和收假币的情景。“第一天的营业额就有300多万元,比起现在也要高出一大截,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奇迹!”

图为超市内的进口食品琳琅满目。 图片来源:兰州晚报

 品类更全种类更加多样

北京华联大型超市在兰州诞生后,紧接着华润万家、西太华、亚欧、大润发、百盛、王府井、西单、新世界、百安等大型连锁超市和本土大型超市也接连在兰州落地,还有社区便民超市更是遍地开花,几乎每个小区都有超市,市场货源丰富、供应充足,消费活跃。记者从兰州市商务局了解到,在2017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了7%以上的稳定增长,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62.6%,在全省排名靠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完成1358.7亿元,增长7.6%,在全省排名稳步提升,占全省比重达40%。

熟知超市运营的魏烈霞记得,当年北京华联在兰州开张第一天,食品区当时只分为蔬菜、水果、大米、杂粮等几个区,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商品种类早已今非昔比。“单说蔬菜,当时主要有四五十种,现在至少有100多种,像紫叶菜、冰菜、秋葵、丝瓜等这些都是近些年才有的,还有山药,那个时候可能就只有一种,现在却分为好多种。”她说。

超市内最吸引人的还是食品区,生的、熟的,现在种类更加多样。“刚开业时候,卖得最多的还是肉食,那个时候买猪肉都一次买半片猪,现在这样的情景看不到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魏烈霞说。

促销一直是超市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特价鸡蛋、特价大米、特价水果等,很多超市特价促销商品轮番上场。今年70岁的刘乐福老大爷回忆说,在2006年到2009年,很多超市轮番搞促销,经常出现人们排队抢购的情景。“我记得有一次,张掖路一家超市推出了菜籽油促销活动,原价每桶50多元的5升装菜籽油只卖30多元。当天天还没亮,就有不少市民在超市门口排成了数十米长龙,超市一开门,数百名顾客蜂拥而入,结果发生了抢购事件,很多人被踩伤。那些都是过去发生的,现在不会再有人去抢购了,这说明现在的东西更多了,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高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