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精神礼赞——献给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2)

永不褪色的精神礼赞——献给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2)

摘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赶考路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风华正茂、豪情满怀。

坚定不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双脚走出的信仰之路!

18年前的陕西省黄陵县索洛湾村,出了一件稀罕事。有个名叫柯小海的村民带着在外创业攒下的积蓄,回乡入了党,又参选村党支部书记。

“我小日子滋润了,看着乡亲们还在受苦,心里难受。”当选后,柯小海直接把自己的企业捐给了村集体。

建大棚、养鱼塘,发动村民入股,建设索洛湾古镇、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0万元,村民人均年分红1.7万元,人均收入比十年前翻了10倍。

“共产党不就是为人民服务?!”柯小海憨厚一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每天都是笑着睡着的。”

始终有人不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为着主义,抛家舍业、慷慨捐躯?

“因为信仰和信仰铸就的精神。信仰,是你相信你从来没有看见过的,而信仰的回报是看见你所相信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匡胜说,我们的前辈没有看见过共产主义,但他们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今天不断崛起的中国,就是这个信仰的回报。

2018年5月3日,92岁的郑德荣走了。这一日,距离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只有两天。

郑德荣原本是要带着论文赴京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然而,肆虐的癌细胞带来的剧痛,只能靠强效麻醉贴缓解片刻。

病床上,他坚持让学生把自己反复修改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念给他听。然后,拔掉氧气管,艰难地迸出几个字:“要分段……”

“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在旧中国成长起来的郑德荣,从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认定了这个真理。

为了研究并写作《毛泽东思想概论》,他抄写的研究资料不计其数。面对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诉求,他年近九旬还扎进图书馆,反复考证研究。

5月1日,就在郑德荣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弥留之际,他对前来看望的学生艰难地动了动嘴唇,说出生命中最后一句话:“不忘初心”。

至死不渝,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的信仰,用信仰传承的精神!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仰,他们可以在血雨腥风中点燃革命的火种,在敌人的绞刑架前笑对死亡。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他们可以前赴后继、舍己为公,在祖国的广袤大地,播撒信仰的力量。

2012年11月,26岁的邢镭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期间趁着休会和在京工作的女友登记结婚。

“咱俩什么都没有,婚纱照没有,结婚合影没有,连结婚戒指也没有。”女友说着说着,突然掏出一对十几块钱的卡通戒指,默默套在彼此的手指上。

“嫁给一个村官,你的生活注定很平淡,但也肯定不平凡,因为我们是带着理想去做事情。”邢镭对妻子说。

2017年,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三湾乡成功脱贫摘帽。年轻的乡党委书记邢镭带领乡亲们,在这块中国革命圣地打赢了一场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

他说:“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比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的幸福,更值得。”

这些共产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却有行胜于言的大追求;没有坐享其成的功劳心,却把为国为民的使命扛在肩。

有人难免疑惑:时代变迁,那精神的火炬能否恒久照耀前行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给出了答案。

“当代新愚公”李保国,每年在山里“务农”超过200天,把农业富民的论文写在大地上;

“樵夫”廖俊波一生为民披荆斩棘,用48年人生写就当代“焦裕禄精神”;

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惜时不惜命,用生命最后的7年带领团队创造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复旦大学植物学家钟扬16年如一日地跋涉在青藏高原,换来4000万颗种子的国家宝藏……

大海的辽阔,是因为每一涓滴的汇聚;高山的巍峨,是因为每一块坚石的挺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用信仰举起精神的火炬,用实干在人民心中树起永恒的丰碑。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总有这样一群人,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因为改革创新的精神,融入他们的血液,如滚滚海潮澎湃向前

中国西南,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汹涌奔流的雅砻江在这里遭遇海拔4193米的锦屏山,肖梦蛟参与的暗物质研究实验就隐藏在江与山相拥的臂弯深处。

锦屏山隧道中部距离山顶2400多米的地方,厚厚的岩层为科学家提供了国际上宇宙射线通量最小的地下实验环境。几年前,肖梦蛟成为“Panda X”项目一期现场负责人,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完成相关设备的组装、调试。

初建阶段,肖梦蛟每天与工程人员同进同出,由于隧道里没有厕所,大家都尽可能少吃少喝。

狭窄的实验室没有降温措施,无数台设备连续散热,好似巨大的蒸笼。团队成员穿着的洁净服密不透气,记不清有多少次热到虚脱。

仪器试运行需要24小时监测。一旦报告异常,还要连夜检查测试。整整一年,除了两次出差开会,肖梦蛟340多天没有远离隧道空间,成了不折不扣的“山底洞人”。

与世隔绝,一切从零开始。每天都会遇到不重样的困难,睡眠时间常常不足5小时。

一年间,这个身高超过一米七的小伙子瘦得只剩90斤。原本是马拉松半专业选手的他患上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问他:以身体为代价,值得吗?

“虽然有点儿后怕,但从暗物质研究的角度讲,我也算是少数几个持有‘原始股’的中国人啊!”这个有着8年党龄的青年毫不掩饰心中的骄傲。

从籍籍无名到世界一流,“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已成为该领域世界公认三大领先实验团队之一。有外国媒体称,中国科学家成为了“最有可能发现暗物质”的一份子。

现在,肖梦蛟正赴国际顶尖的实验室继续深造。夜深人静,他还会想起那段“山底洞人”的生活,想起在那里种下的“让中国在科技强国的赛道上再进一步”的梦想。

时空穿梭,从在漫漫长夜中寻到马克思主义的火种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目光,总是望向未来,他们的体内,永远涌动着变革创新的因子。

1987年底,周海江出名了!这个深圳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毅然辞去河海大学的教职,回到由他父亲主管的前途未卜的太湖第四针织内衣厂。

有人风言风语:子承父业,不就是走走过场?

周海江一笑置之:“谁也没有‘保险箱’,能力才是最好的‘饭碗’。”

从基层岗位干起,周海江掀起车间管理风暴;率先在电视台打广告,推出红豆品牌;力排众议实行股份制,率先突破民营企业产权不明晰的发展瓶颈。

而今,身为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周海江,正致力于把在柬埔寨建设的西港特区建成“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工程、共赢工程、连心工程。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