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国际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外交

报告人:李丽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简 介: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经济层面的影响,也带来了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影响。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这说明了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五个方面的内涵,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延续,是对国际社会的文化新贡献。它是全球化困境下的一种理论突围,契合了全球化时代的重大关切,是解决全球化困境的中国方案。
总播放:166030
发布时间:2018-07-11 16:51
  • 当今世界,在经济层面上,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各国的合作意愿不断增强,但逆全球化潮流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政治层面上,武力干预不断增多;在文化层面上,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在社会层面上,不同民族相互融合,也可能造成新的冲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究竟应该本着怎样的原则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往,无疑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课件] [文稿] [完整报告]

  • 当前,世界经济的利益格局复杂化,现有的国际体系和全球的治理机制已无法很好地协调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政治层面上则表现为多极化的发展状态。发达国家主导世界政治的能力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意愿增强。在安全层面上,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很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这也说明了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课件] [文稿] [完整报告]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上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经济上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安全上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文化上要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环境上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中国要做当今世界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课件] [文稿] [完整报告]

  •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延续,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文化新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化困境下的一种理论突围。只有寻求共同利益、承担共同责任、共享发展成果,才能保持人类的生生不息,不同国家、民族间共存、共荣、共建和共赢才是人类文明发展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了全球化时代的重大关切,是解决全球化困境下的中国方案。[课件] [文稿] [完整报告]

     

    李丽娜肖像照

    李丽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外交》。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二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最后讲一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加深

    今天的世界经济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从危机的角度来看,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欧债危机,以致于整个世界都受到危机的影响。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这实际上也是大家抱团取暖的内在要求。东盟、上合组织、20国集团、金砖国家峰会等经济合作机制,表现出各国之间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这是全球化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

    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形成一股逆流。这股逆流的典型的表现,一个是英国脱欧,另一个就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所以说这是全球化过程中的逆流,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呈现出人们对于全球化过程的排斥。比如说特朗普,从美国媒体的反映可以看出,他实际上在美国选民中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特别是2017年1月上任以后到现在,他的支持率不降反升,表现了美国选民对他的认可。他在竞选的时候提出反移民、反全球化、反“政治正确”、主张美国优先等主张。2018年4月3日,美国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经超过50%。《波士顿环球报》引用支持者的话说,“特朗普从上台的第一天一直干得很棒,他说话算数。”他“坚持到底”的行事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也就是说,特朗普在提出“反移民、反全球化、美国优先”等主张的时候,尽管在世界上大家对他很不认可,但是在美国国内他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最主要的是,他的这些政策的确带来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究竟应该本着什么样的原则进行交往?这也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政治:武力干预不断增多

    在全球化背景下,自冷战结束以后,从伊拉克战争到“颜色革命”,到“茉莉花革命”,到今天还在持续的叙利亚战争,整个世界所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冷战刚刚结束时人们对于世界和平的期盼,而是武力干预不断增多,时限也不断拉长。

    以叙利亚为例,过去曾经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今天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在叙利亚所发生的持续7年的战争,实际上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个后果实际上不仅影响到叙利亚本身,而且对周边国家,甚至对欧洲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比如,涌入欧洲的难民,他们既有背井离乡的无奈、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还有颠沛流离的辛苦。据报道,在整个叙利亚战争中,有几十万叙利亚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几百万难民流离失所。而对发达国家来讲,他们是希望在他们认为的“专制国家”里能够实现民主,但最终的结果不但没有实现民主,而是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持续的混乱。这就是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不断干预发展中国家的民主进程所导致的结果。

    (三)文化: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

    全球化带来了美国的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占领文化市场的一种状态。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关注电影这个文化产品。2016年全世界票房最高的10部电影中,绝大部分都出自好莱坞,美国电影票房基本上占到世界电影票房的60%~70%的份额。这些问题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些认同上的焦虑。当全球化裹胁着美国的价值观,不断地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实际上也面临着一些困惑。比如说自我认同,到底该认同什么?还有一些涉及到人类的终极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携带着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不断地涌入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文化认同的确造成了文化层面的冲击。

    (四)社会:不同民族的相互融合与冲突

    在社会层面,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交通的便利以及通讯手段的不断进步,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在不断增强,但是在融合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新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不同造成的。不同民族间越来越多的接触、交流,一方面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冲突的可能性。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亨廷顿曾经写过一本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他在1993年曾预言:今后国际间的冲突将主要在各大文明之间展开。这种异质文明之间的社会暴力、冲突不但持久而且难以调和。当时,并非所有的人都认可他的观点。但是在2001年“9·11”爆发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似乎亨廷顿的预言成了现实。经过对“9·11”事件中恐怖分子背景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恐怖分子来自沙特阿拉伯。而美国人的困惑在于,沙特阿拉伯本来是他们的盟国,美国每年都给予他们大量的支持,包括贷款援助等。按说沙特阿拉伯应该跟美国很友好才对,为什么他们不但不友好,反而对美国有那么深的仇恨。经过一些学者的研究,他们找到了一个理由:美国支持的是沙特王室,而沙特王室在国内其实有很多问题,对于沙特人民形成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压迫。在这样的情形下,沙特人民就把对沙特王室的不满转移到美国人身上,对美国实施恐怖主义的袭击。所以,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就他们的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主要表现就是在中东地区致力于推动中东地区的民主化进程。他们认为,美国政府不应该再继续支持那些过去跟美国友好的“专制国家”,而是应该推动民主化。

    还有一个文化冲突方面的案例。法国有一个讽刺漫画杂志,叫《查理周刊》。2015年1月7日,《查理周刊》位于巴黎的总部遭到恐怖分子的持枪袭击,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伤,其中4人是重伤。为什么恐怖分子要对《查理周刊》进行血洗?事实上,《查理周刊》一直以言论自由的名义刊登一些在穆斯林看来是亵渎他们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实际上,这种做法之前已经引起法国、欧洲甚至中东地区穆斯林的集体抗议,但是法国,包括法国政府在内,还有《查理周刊》的人,一直认为他们有言论自由,刊登什么样的东西是他们的选择,别人是没有权利干涉的。所以在2015年1月就爆发了《查理周刊》的惨案。惨案之后,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领导人以捍卫言论自由的名义走上街头,言称捍卫国家的核心价值。

    那么,全球化背景下,强势文化是不是能够在坚持言论自由的借口下随意侵犯其他文化群体的信仰?全球化过程,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彼此相处,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