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高志前: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创新发展成就辉煌(3)

那么,我们自己如何评价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看总量。虽然GDP是一个饱受质疑的指标,但它毕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中国的GDP位居世界第二,这是没有质疑的。至于什么时候超过美国,老实说并不太重要,我们更看重的是中国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发展成果是不是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第二,看质量。我们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与结构,如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还要看经济效益、产业的竞争力与品牌。只有通过这些体现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的有效性的指标,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评价经济发展的成绩。

第三,看动力。不管是总量,还是质量结构,都只是经济发展的表象,经济能否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看动力。从当前来看,中国的发展动力要靠改革、靠创新。能不能从改革中获得红利,能不能靠创新驱动发展,这是中国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四,看趋势。中国经济保持了长达30年的两位数增长,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发展到今天,中国调整了经济发展速度,进入了发展新常态。我们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在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实现6%到7%的稳步增长。

以上是我们能比较客观地长期地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角度。

总体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多方面因素,国际和平发展的背景,我们暂且不说。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三个要素。首先是解放生产力。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农村大包干、包产到户,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化,解放了生产力。第二是发展市场经济。我们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第三是创新驱动。虽然解放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都是重要的经济发展要素,但核心是靠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上是靠创新支撑的。否则,只靠解放生产力,创造的发展潜力是有限的;只靠市场经济的发展,作用也是有限的。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到今天,如果不靠创新驱动,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是很难实现持续发展的。

我国创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例子很多,我们来看最新的成就——2017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科学发展是体现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产业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较大,但也只是技术而已。真正的创新能力是在科学方面,在基础研究方面。技术竞争越到顶端,越是依靠基础研究的力量。过去,中国的投入主要在技术发展方面。大家从投入的结构就可以看出来,基础研究的投入长期在5%,而大量的投入都在市场开发方面、技术应用方面。当然,这与中国的发展阶段是有关系的。2017年,中国科学有了长足发展,这些发展体现在取得的科学成果上。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有: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实验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研发出基于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出多粒子纠缠态;中国发现新型古人类化石;酵母长染色体的精准定制合成;研制出可实现自由状态脑成像的微型显微成像系统。这些进展分布在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有一些成果我们现在并不知道会有什么用,但这也是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有一些显然对我们掌握未来的核心技术有重要支撑作用。从这十大科学进展可以看出中国的科研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发布的《2016研究前沿》报告显示,在国际180个热点前沿和新兴前沿中,中国表现卓越的研究前沿有30个,仅次于美国,超过英国、德国、日本、法国。

另外,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上,获得特等奖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现在,各国展开了对5G的争夺。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有能力和世界顶级国家争夺技术主导权。获得一等奖的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研发及产业化;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新一代国家时间频率基准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这些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的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上面这些成果,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有一些过于遥远不太好理解。那么,我们来看一些我们能看到的东西。在高技术领域,我们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飞机、超级计算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制造业领域的高铁、特大桥梁、半潜船、无人机,服务领域的支付宝、微信等,也都是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至于军事领域的成果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军事领域的创新和民用领域的创新差异很大。我们在军事领域中研发出的某项技术,未必能在民用领域中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技术创新的后半段——产业化、市场开拓、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

中国的创新成就可以说每天都在出现。2018年4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云网天智公司牵头提出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制造能源/能力接入集成要求》标准提案,经国际电工委员会工业过程测量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委员会(IEC/TC65)投票,以92.9%的赞成率通过。标准提案能获得通过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你的技术水平是达到国际水平的;同时,这个标准提案又是合理的,才能被包括发达国家的专家在内的委员会高票通过。中国能够在这个领域里获得国际标准是很不容易的,长期以来由于发达国家的科研水平比较高,这些技术标准基本是被他们掌控的。

2018年5月17日,由零壹空间自主研发的商业火箭OS-X型“重庆两江之星”点火升空。这是中国历史上民营企业自主研发的、完全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火箭。这在中国的火箭发射领域里面是一个突破,是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很好案例。最近,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所研制的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点火成功,初步验证了各个部件以及相关系统的功能和匹配性。大家知道,一架飞机的零件上万,最核心的就是发动机,发动机可以说是制造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能够自制航空发动机,并且能够取得初步的成功,这也表明中国在这些重要的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另外,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民用领域里,比如说机床,我们现在研制出三维五轴激光机床,虽然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是世界第四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前面我们所列举的成就主要还是制造业的,实际上中国的服务业创新也是举世瞩目的。服务业创新有一个特点就是:研究的投入并不是那么大,门槛不是那么高。但是,服务业创新一样需要创新环境,需要人才,更需要中国所具有的广阔市场。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了22.6万亿。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都是世界第一,这为服务业的创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式创新,可以说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巨大的市场规模有机结合、快速迭代的创新。这个说法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点出了至少到目前为止的中国式创新的一些特点。

前面我们只是举了若干例子来说明中国创新进展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水平。中国的创新能力可以由一些指标来体现,这些指标都是国际承认的指标。

首先是研发支出。2017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已经达到了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近71%。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评价一个国家科研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达到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

刚才讲的是投入,我们再来看创新的产出指标。2017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比2012年增长了70%,居于世界第二,论文被引量首次超过了德国和英国。

再来看专利指标。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同比增长14%。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在有效发明专利的保有量这样一个体现专利质量的指标上,中国居世界第三。另外,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5.1万件,同比增长1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不含港澳台)达到9.8件。这些评价指标不仅关注专利数量,更关注专利质量。除了专利的申请和授权之外,我们再来看专利的使用情况。根据全国技术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专利技术的合同成交额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2%,可以说是爆发式增长。其中,发明专利成交额增长了1倍。更令人关注的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转让增长了4.4倍。这是2016年的数据,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国已经在布局芯片的研发。当然,芯片的研发需要漫长的时间,“十年磨一剑”都是快的。这些指标显示出中国专利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