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作家的贬值

【2018-09】作家的贬值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贬值最快?有人说是汽车,有人说是手机,有人说是货币,还有人说是学历。而我觉得,贬值最快的,就是作家。

前不久的一次笔会上,听几位作家在发牢骚。散文家说:“我在某报纸发表了一篇千字作品,只给了20元稿费。”杂文家说:“我在某网站发表过100多篇杂文和评论,一分钱都没有给过。”诗人一笑:“没有收你们的钱,就不错了。现在我们诗歌界,很多都是花钱才能发表和出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在报刊发表文章的稿酬,是每千字5至15块银元。1927年到1936年鲁迅在上海的时候,平均每个月稿费收入697元。而那时,在北京和上海雇一个保姆,月薪是2元;雇一个车夫,月薪是6元。买一套400平方米的四合院,需要800元。当然,鲁迅是著名文豪。一般的小作家,稿酬会低一些,但一个月百十块钱,还是有的。

两相对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文章不值钱了。别说无名鼠辈,就是那些获过全国最高文学奖和新闻奖的人,为了发表自己的作品,也经常得点头哈腰,求爷爷告奶奶。据说有位作家,背了一箱子茅台酒到某报社表示“感恩”,此后作品“见报率”果然大幅上升。可惜这样的好事维持不了多久,因为几千元的投入,只能换回几百元的稿费。他愿意干,他老婆也不会同意。

作家的收入,为什么会这么低下?作家的身份,为什么会这么卑微?原因很简单,就是作家太多了。物以稀为贵,啥东西要是多了,就不值钱了。

什么叫作家?《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从事文学创作且有相当成就的人。”但这样的解释很难准确定位。发表过几千篇作品和几十篇作品的人,出版过几十本书和一本书的人,都觉得自己拥有“相当成就”。

还有一个官方的凭证,那就是作家协会。因为当下从事文字创作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县级、市级、省级还是国家级作家协会的会员人数,也都相应有所增加。另外还有散文协会、杂文协会,以及没有加入任何协会,也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加起来真是多如牛毛。

市场的大门敞开着,文场的大门半掩着,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都不去市场而挤文场?用一位老编辑的话说,文场的门槛和成本太低了。一分钱都不用花,晚上坐在电脑前弄一段文字,就可以既扬名又获利,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可难为了读者。密麻麻、乌泱泱的一片,分不清谁是真作家,谁是假作家,谁是大作家,谁是小作家。所以这样的贬值,不仅可怜了作家,也可怜了读者。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喧嚣和竞争之后,才能分出个高低上下。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