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月“牵手”两千年(2)

兔月“牵手”两千年(2)

3.

持续百年的“人兔大战”

波兰是欧洲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为激励民众的生育热情,波兰卫生部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推出一部短视频,视频主角就是一群正在大嚼莴苣和胡萝卜的兔子。而宣传语则更为明确:如果你想有孩子,就向兔子学习吧。

这就要说到兔子超强的繁殖能力了:怀孕30天后可产子5至8只,每年能生产4至6次,幼兔在出生8个月以后即可繁殖。因此,有学者认为,民间崇拜兔子就源自其强大的繁殖能力,意欲使族群得以长久繁衍。

有一利即有一弊,兔子的这一特性也给人类带来很多麻烦。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最近几十年,天敌的减少和冬季变暖导致英国兔子数量增加,目前可能有6000万只。一些中学就曾因此取消了体育日活动,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兔子在操场上挖洞,导致学生运动时受伤。环保组织称,兔子是危害英国农业的主要“有害脊椎动物”,每年毁坏的作物市值5000万英镑(约合4.4亿元人民币)。有科学家指出,如果在90年内不采取任何限制兔子繁殖的措施,那么地球上每平方米的土地上都会站着一只兔子。我国唐代就有闹兔灾的记载,《太平广记》中记载:“永淳年时,岚胜州兔暴,千万成群,食苗并尽……”

兔灾在澳大利亚更为明显,澳洲人“谈兔色变”,甚至将其列为比老虎、狮子等猛兽更为邪恶的动物。在昆士兰州的街道上,到处竖立着“禁止养兔”的标牌。当地法律规定,除科研或魔术等表演用途外,普通居民禁止养兔,违者最高面临4.4万澳元(约合21万元人民币)罚款和6个月监禁。

辽阔的澳洲大陆原本并没有兔子。18世纪英国人开始移民开垦澳大利亚时,为避免缺乏食物,所以带了繁殖快速的兔子。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动物竟为那片土地带来长达百年的浩劫。由于澳大利亚没有鹰、狼等天敌,来到这里的欧洲兔在气候适宜、遍地青草的土地上,很快启动了一场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扩张。到1907年,兔子已遍布澳大利亚整块大陆,种群数量呈几何级数递增,到1926年已达创纪录的百亿只。

兔子泛滥成灾,对于这个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来说,所蒙受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从牧草的消耗量来看,100亿只兔子的食量相当于10亿只羊。同时,它们还会啃食各种灌木和树皮,致使大部分地区水土保持能力急剧下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失。而且兔子善于打洞,它们挖下的洞穴常使牛、羊甚至农业机械深陷其中,一些农场因此不得不被迫关停。

不仅如此,这些“强盗”入侵后,抢食、占洞,使得性情温和的“土著”有袋类动物,如小袋鼠、袋狸等只好忍饥挨饿。据统计,经过几十年的竞争,由于兔子的原因,澳大利亚几十种原生动物灭绝或濒临灭绝。当地一位评论家曾经指出:“在人类引进的有害动物中,兔子是到目前为止危害最为强烈的。它们适应了澳洲的生活后,对当地的经济和动植物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悲剧。”

为了抑制兔子的扩散,澳大利亚人并非无所作为。他们从最传统的猎杀、布网到放毒等手段一一试过,后来还引来了外来生物、兔子的天敌狐狸来灭兔,全部以失败告终。1887年,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甚至悬赏25000英镑寻找能者灭兔,大名鼎鼎的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就参与过,他派遣了三位工作人员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试图利用鸡霍乱来杀灭兔子,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无奈,澳大利亚人想到了一个“笨办法”:修建一条贯穿澳洲大陆的篱笆,人为挡住这些“强盗”向西部最肥沃的农业区扩散。1901年12月,经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人类历史上最长的篱笆修筑工程开工,7年时间共完成了三条篱笆带,加在一起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但遗憾的是,兔子早在这项工程完工前就已越界而过。篱笆墙并未起到预期作用,兔子很快就蔓延至整个澳大利亚。后来,政府又采用了“简单粗暴”的空中播撒毒药法,开始确实有效,兔子死伤无数,但也误伤了其它的草原生态,而兔子们惊人的繁殖能力使族群依然兴旺,政府只好放弃这种方法。

到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最终决定采用生物控制的办法来消灭兔灾。生物学家从美洲引进了一种依靠蚊子传播的病毒——粘液瘤病毒,这种疾病对于欧洲兔来说是致命的,但对于人、畜以及其它野生动物完全无害。1950年春天,澳大利亚科学家在墨累达令河盆地将这种病毒释放到了蚊子身上,然后再传染给兔子。很快,病毒在兔群中传播开来,死亡率达到了99.9%。到1952年,整个澳洲九成以上的兔子种群被灭,困扰澳大利亚人近百年的兔灾终于得以控制。

随后,法国和英国也引入粘液瘤病毒来对付日益猖獗的兔灾,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随着免疫能力的逐渐增强,澳大利亚兔子在感染上这种病毒后死亡率越来越低,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到1990年时已恢复至6亿只左右。为了防止灾难重演,科学家们一直在不停试验各种不同的生物控制方法,引入多种病毒,以达到抑止兔子大量繁殖的目的。澳大利亚这场持续了百余年的“人兔之战”,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直到现在,澳洲还都保持着每年举办猎兔比赛的传统,并且平均每年花费2亿美元用来灭兔,努力遏制兔子繁衍成灾。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兔子都不受待见,也有一些是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而受到各方的保护。如琉球兔,又名奄美短耳兔,被认为是曾经遍布亚洲大陆的原始兔类的遗存,有“活化石”之称,是数量最为稀少的兔类之一,仅分布于日本南部琉球群岛的奄美大岛和德之岛上。

相关链接

“明星兔”

兔子机敏可爱,很多人将其视为吉祥之物,关于它的历史文化、传说逸闻实在不少,很多耳熟能详的荧幕动漫和儿童文学中,兔子被戴上神秘的光环。

米菲兔

由荷兰作家、艺术家迪克·布鲁纳在1955年创作,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最经典的卡通形象之一。米菲兔系列图书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地区出版发行,销量达数千万本。

流氓兔

这个来自韩国的卡通形象算得上是第一个“网红”,通过网络动画获得网友广泛传阅并成名。虽然现在兔辈层出不穷,但是流氓兔依然是网络兔子形象的鼻祖。

爱心兔

日本歌手大冢爱亲自设计的兔子形象,意思是“柔软甜蜜的爱”。爱心兔的眼睛不是闭着,就是睁开成“没有眼珠”的缝状,常常是情侣送礼物的首选。

兔八哥

华纳最初用以对抗迪士尼而塑造的一系列卡通形象之一,由美国著名动画人鲍勃·吉文斯创造,在美国有一大批拥趸者。 

兔斯基

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04级女生王卯卯创作出来的兔子形象,2007年在网上蹿红,成为无人不知的网络表情,一度还做过摩托罗拉手机的代言人,如今被时代华纳收入旗下。

彼得兔

有人说,彼得兔是100年来英国最受欢迎的兔子。英国插画家碧翠丝·波特的《彼得兔》是欧美图画故事书的开山之作,在全世界销量超过4500万册,是销量第二大的童话书。

不可不知

“汉字兔”

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兔,兽名,踞后其尾形。”在最早出现的甲骨文中,“兔”字字形十分形象地描画了兔子的特征:像蹲着的兔子,头朝上,有些凸显割裂的兔唇,长耳下垂,有前后腿,还有一条短尾。金文字形与甲骨文相近,隶书之后形成现在通行的“兔”字。

在《说文解字》中,“兔”同“逸”,即飞奔。这说明古人很早就认为兔的最大特点在于奔跑。现代科学发现,兔的奔跑时速可达六七十公里,比马跑得还快。它在安静时心率为205下,它的鼻后部裂口很大,便于大量吸入氧气。这些特征恰如《孙子兵法》所言“动如脱兔”。《淮南子》中也说,“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