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仰军:民间文化岂可随意编造

侯仰军:民间文化岂可随意编造

自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来,非遗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民间文化也进而成为一个热词。但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现在不少民间文化项目由于利益驱使,在地方官员的操作下,在专家学者的引导下,在媒体的裹挟下,随意编造,呈现出了“伪非遗”的现象。

民间文化传承要警惕“伪遗产”

随意编造,使民间文化鱼龙混杂,自然生态、人文生态面目全非,乡土性、民间性、多样性、严肃性大打折扣。

我在某地参观考察时,导游大讲特讲民间传说大禹在他们那里治水的故事,说得活灵活现,听起来是那样的熟悉与不可思议。熟悉,是因为曾经在哪里听过,似曾相识;不可思议,是因为过去这里不曾有类似的传说故事。我向同行的一位学者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没想到他悄悄地告诉我:“这都是我前一段时间编的。是我写的!”原来所谓的“民间流传的大禹治水故事”,竟是当地学者为了旅游开发的需要杜撰出来的!求真求实本应是专家学者神圣的职责,如今他们竟成为兜售假货的幕后推手,个别人为利益驱使竟不惜赤膊上阵!

河北省某地的民俗活动“龙牌会”,本来是由道士打醮发展而来的一种包含当地百姓求福祈祥良好意愿的多神崇拜性质的民间信仰。然而近二十年来,在多种功利性因素的影响下,“龙牌会”逐渐被解释、包装为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龙文化”,从而改变了它自然的文化生态。

有的地方为了出名求利,不惜打造“名村”“名镇”“名人”“名墓”,伪造历史遗迹、文化遗产,甚至古典小说中的反面人物都炙手可热起来。不少古村落,将发展旅游作为求生存的主要途径,盲目开发,过度包装,随意编造出来的伪民俗、伪遗产,严重干扰了民间文化的科学传承、有效传承。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