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推进全球化的中国贡献(2)

【2018-11】推进全球化的中国贡献(2)

构建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协调互动的全球化实践路径

要把中国全球化的理念变成现实,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中国自身的国家治理能力以及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在对待全球化的态度上,习总书记坦承,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一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反映了其领导人驾驭内政外交的能力,反映了其国家治理能力。关于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研究认为有内外政治的一元论、内外政治的二元论、内外政治二元协调论三种。二元协调思维不将内外政治分离、分割开来,相反,却从两种政治合作统筹的角度,重视内外政治的对话协商,追求国内责任与国际责任的平衡,探寻国内问题与全球问题的综合治理观。很显然,当代中国是第三种认识和实践的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执政时间长,执政经验丰富,对国内政治的驾驭、动员能力远强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这使得习近平总书记能够真正协调内外政治,确保了中国能够以合作和负责任态度处理全球性问题。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大国的领导人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很多投票选举政治的国家,必须顾及党派利益和地方选民考虑,做不到中国共产党那样,可以连续制定执行十三个五年计划,一以贯之地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致力于人类的进步和解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实践,妥善处理了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十四条基本方略中的第十三条,即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要想推动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必须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统筹考虑中才能实现。没有好的国内治理,将无力参与全球化进程,即使盲目加入其中,也是弊多利少;没有全球眼光,不参与全球化,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命运就是悲惨的写照。

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机互动。国内治理本身就是全球治理的一部分,国内治理的成功,将为全球化提供人、财、物的支撑,也将为矫正不公正的全球化创造条件。 我们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摆脱贫困》《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一系列书目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妥善协调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积极拥抱全球化、引领全球化的脉搏。具体的成就和艰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有详细的论述。中国的长期稳健发展给世界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国际社会期待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对中国快速发展成果的惊叹令各国掀起学习中国先进发展和治理经验的热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书籍在世界多地热销。截至2018年1月12日,面向全球发行已超过1000万册。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发行量的新纪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国内治理和全球治理的相通之处,全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外延,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以良好的国内治理为基础,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会有助于全球治理目标的实现,无法想象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失效的国际体系会出现有效的全球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一系列新机制,为全球化注入新动力。习总书记的首脑外交,是编织全球化的重要步骤。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接待大量的外国领导人,出访很多国家,首脑外交成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最显著的特点和最活跃的形式。从2013年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主席已出访57个国家和地区;接待外国元首110位。更重要的还是习总书记打造的一系列国际合作新机制,为新型全球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关于这一点,有学者从“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自贸区创新试验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打造的新的国家合作机制,并不是排斥任何国家的 ,尤其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现象的一些国家,因为没有这些国家参与的全球化是不完整的,也不是真正的全球化。习总书记已经多次声明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球化的目标和原则。其中四大原则指的是:以平等为基础,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以合作为动力,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我们可以看出,平等是全球化的出发点,共享是全球化的目标,而开放和合作则是全球化的方法论。这与英式全球化、美式全球化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五大目标指的是: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这五大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呼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建设经验的世界价值。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