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圆了我的大学梦

改革开放圆了我的大学梦

摘要:我们这一批4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应当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益者。和我一批考上大学的怀柔人还有6位,而且都是被北京师范学院录取。除1人随丈夫在城里当教师之外,其余6人全都回到了怀柔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特别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让我圆了大学梦。

1977年我国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那一年,我考了347分,考上了原北京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如今的首都师范大学,就读化学系,是改革开放圆了我的大学梦。

我是1947年生人,1965年高中毕业,因为受当时“家庭出身”的影响,被限制上大学,只能回村到生产队挣工分。每年的“三夏”“三秋”是农活儿最多的时候,水稻插秧、收麦子、耪地……都得干。那时候我年轻,也是个干农活儿的好把式,当时在生产队劳动仅3个月,我就能评10个工分。在紧张高强度的劳动之余,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业余时间我就看书学习,一直没有间断。1972年,我到当时的城关小学当民办教师,周一到周六上课,周日和寒暑假回村参加劳动。1974年初,我又到怀柔二中继续当民办教师。

1977年秋,我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有惊喜、更有矛盾。喜的是时隔12年,终于又遇到了能通过高考圆自己的大学梦、继续深造的机会;矛盾的是,真要考上大学,一家人生活怎么办?当时,我已经成家,儿子5岁,闺女刚1岁。这时,爱人赵玉明看出了我的为难,她坚决地跟我说,考,考上了我供你!我除去每天去生产队出工,一年再养两头猪,卖了钱不仅够家里的开销,还能供你上大学。有了爱人的支持,我马上投入紧张复习,虽然时间短,但有高中毕业后不间断学习的底子,在那一年冬天,我发挥得不错,如愿考上了大学。

拿上录取通知书,收拾好行李,我骑着自行车兴冲冲直奔学校报到。当时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在原宣武区白广路附近,从怀柔庙城高两河的家到学校,最少也得骑3个多小时。虽然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但风里来、雨里去也成了家常便饭。1980年寒假,在回家途中,西北风强劲,我弓着身子奋力顶着刺骨的寒风回家,骑行到大山子附近,愣是被西北风连人带车卷倒在公路的边沟里。缓了半天,这才又踉跄地骑上车,一共花了5个多小时才到家。回家一看,飞鸽加重28自行车的前叉都已经拧成弓形了。

读师范教育,每个学生每月都有20块的助学金。为了省钱买书,我基本不吃肉,只吃馒头、米饭、青菜、汤,每月省下来的五六块钱,全都花在买书上。有人也问我,这么学为啥?我心里明白,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能多学点儿就多学点儿,要不咱对不起家里,对不起国家的好政策。当时我们化学系2班有34人,4年8个学期每次考试,我都拿第一,每学年都被学院评为优秀学生。

1982年1月,我大学毕业,选择回到家乡,希望把所学用在怀柔教育事业上。当年,我被分配到怀柔师范担任化学教师并兼任班主任,一年的辛勤工作,得到了认可。这一年,还发生了另一件让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大事。当时学校的书记、校长委派党支部副书记找到我,要培养我入党。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不仅延迟了我12年的大学梦,更甭想加入党组织了。没想到现在学校党组织能这么信任我!这以后,我先后任职于汤河口中学、怀柔师范、怀柔一中3所学校,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成长为校长。从教以来,我教过的学生不少,几乎在咱们怀柔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身影。

我们这一批4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应当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益者。和我一批考上大学的怀柔人还有6位,而且都是被北京师范学院录取。除1人随丈夫在城里当教师之外,其余6人全都回到了怀柔从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特别感谢党,感谢改革开放,让我圆了大学梦。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