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摘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促进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模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指向;突出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促进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运行模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指向;突出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

现阶段,中国诸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彼此联系、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单纯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改革不能从总体上取得改革的整体效果。如果不注重各项改革政策和举措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就会使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在这样的背景下,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明显加大,协同推进各项改革的要求更加紧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通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在一些领域集中攻坚,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新时代改革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由生存型改革向发展型改革拓展,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需要整体性、全方位、宽领域的突破和变革。如果说“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基层探索是渐进式的改革,那么中国改革现阶段最需要的则是在全局上、系统上来谋篇布局。

事实上,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已经开始关注改革的模式问题。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就首次提出“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理念。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强调:“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必须明确,要把改革推向前进,顶层设计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对那些制约当前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和涉及重大战略决策的问题,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同时要认识到,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

各地既要贯彻执行中央“顶层设计”,又要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基层探索去解决“顶层设计”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既要完成“顶层设计”的“规定动作”,又要积极有为地搞好本地改革的“自选动作”;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取得新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指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同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是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效能的保证。

这一改革的总目标是目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目标理性价值,以此说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工具理性价值,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从而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实施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下,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治理方式上包括国家治理、德法兼济、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形成一个全覆盖、多元化、多层次的完整高效的治理体系;在治理主体上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各级政府、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作用,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形成治理合力。通过不断革除体制机制的弊端来释放制度的活力,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是让人民看得见、摸得着、有真切感受的改革。也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才能更加科学务实。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改革开放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每一件新事物以及创造的多领域、多方面经验,都是来自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因此,要让人民群众不仅成为改革过程的承担者、推动者,更要成为改革成果的拥有者、享有者,通过解决一系列人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题,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的力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只有全心全意为了人民、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各种阻力与障碍,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走到今天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开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就很可能迷失方向,要么走回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要么走到改旗易帜的邪路上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十九大以后更名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这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体现党中央致力于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能够确保改革决策和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能够切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和决策部署的落细落实,也能最大限度吸纳各个方面的改革力量参与到改革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上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统一中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执笔:李喆)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