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走访”沦为“走过场”

莫让“走访”沦为“走过场”

春节走访慰问,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本意是为送温暖、听民声、解民忧,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但现实中,个别领导把走访慰问当成了“赶场作秀”,流于“放东西,握握手、聊两句、拍张照、起身走”的“规定动作”,几分钟走完一户,闪光灯亮个不停,俨然“拍照交差”,不仅没能拉近干群距离,反而使群众对干部作风产生质疑,使温暖变了质。

02

“走”出作风,避免“摆拍”。有些地方在走访慰问前,不仅要提前“海选”出“良民”、对好“台词”,还要精心打造“观光路”“干净房”,欢天喜地的列队欢迎,事后再将图片作为领导干部亲民痕迹和工作政绩进行宣扬。一幅幅看似充满亲民气息的照片,不过是形式主义的“写真”罢了,这样的走访,群众怎能不反感?领导干部要把“走访不作秀,慰问不扰民”作为“不二铁律”,不搞“他人代劳”,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追求形式、不摆花架子,轻车简从,决不搞层层陪同和接待,尽量不打扰群众休息、不耽误群众家事。只有以群众方便为方便,以群众舒适为舒适的走访,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

“走”出态度,避免“尬聊”。走访慰问要做好慰问群众信息梳理工作,多看看资料、多问问当地扶贫干部,充分了解被慰问对象的家里情况、实际困难、致贫原因、主要诉求和可整合用于帮扶的政策等,分门别类、区分对待,甚至提前想好除物资救济、资金救助之外的其他帮扶措施,以便在走访慰问时做到按需送温暖、精准搞帮扶。如此摆正态度,才能送出真情实意,送出雪中之炭,送到群众心坎上。

“走”出真情,避免“观光”。“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每年新春,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基层,看望当地的困难群众,紧紧拉着乡亲的手,坐下来促膝长谈,还会揭开锅盖看看做了什么菜,摸摸被子是否厚实保暖,看看房子是否结实牢固……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亲民爱民情怀,摆正心态、身入心至,始终秉承“暖心”理念,摒弃官话、套话。借慰问的契机,将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一并宣传到户、宣传到人、入脑入心,了解困难群众对“精准扶贫”的认识和意见,及时掌握群众的合理诉求,传递出党和政府的政策关切和人文关怀。

“走”出实效,避免“假慰问”。承诺群众的事情一定要有“回音”,一时办不了的事情也要实事求的跟群众解释清楚,不可将群众的诉求置之脑后。如果群众翘首以待、左等右盼,却迟迟得不到反馈,这样“拍屁股走人式”走访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寒了群众的心。俗话说“易救一日急,难解百日穷”。走访慰问不能“一慰了之”,要以解难题为根本目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一张药方用到底”。有的群众是暂时困难,要及时送上物资,帮助解决眼前问题;有的群众是缺乏一技之长、有脱贫愿望的,要加强技能培训,送致富信息、技术和项目;有的群众丧失劳动能力、重病缠身的,要送医送药,减轻医疗负担。只有针对不同困难“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温暖。

走访慰问不能“走过场”,而应成为温暖关怀的传递场、惠民政策的宣讲场、意见建议的收纳场、化解民忧的和谐场,实实在在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过个舒心幸福年。如此,才是走访慰问的真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203/1033086.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县委组织部)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