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鞭炮声,多了文化味——这个春节“颜值”与“气质”兼具(2)

少了鞭炮声,多了文化味——这个春节“颜值”与“气质”兼具(2)

摘要: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有序。在这组“颜值”鲜亮的数字背后,电影、文创、图书等文化领域的火热,让网友过节更是“气质”满满。

“文创风”悄然兴起

“宫里的年味更浓了些。”2019年春节,在向公众开放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上,故宫博物院将数字投影、虚拟影像、动作捕捉等科技手段运用在数字沉浸体验展,连同消失近200年又重被“复活”的“天灯”和“万寿灯”实景体验展,首次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清代皇宫过春节的场景。许多网友都表示想去故宫里体验一下“过大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认为,春节的节庆活动可以通过增加新元素来进行很多改变,从设计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着力,使许多传统的春节物件获得时代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预留空间。

在今年的春节中,文创的加入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新鲜感与时代感吸引了不同层次的群体。作为承接历年新年庙会的传统场所,北京的一些景点在春节期间纷纷“转型”。

不只是紫禁城添了年味儿,历经了三十余载的北京老牌庙会之一的地坛庙会,也在今年取消了游艺项目和“庙会常客”烤串,而是以80个文创展位替代,在春节打造文创市集。故宫文创线上线下最畅销的65种200余款产品首次出现在地坛庙会。“宫廷娃娃”系列、“千里江山”系列和“纸胶带”系列等故宫文创,让“高大上”的宫廷年文化和“接地气”的民俗年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猪年春节,毛绒猪、泥塑猪、糖画猪、扑满小猪……融合了猪年元素的文创产品随处可见。它们如今不再是博物馆、艺术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听得见、看得着、带得走、用得上的生活日用品。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