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最动人,扎根人民最有力

真情实感最动人,扎根人民最有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文艺来源于社会生活,只有扎根人民接地气才有活的灵魂。一旦远离人民大众,创作之源就会枯竭,艺术之树就会枯萎。

摄图网_500524160_wx

 

 为人民创作是根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必须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文艺创作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最根本的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一切有价值的文艺创作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群中最需要的文艺作品是能够反映民生疾苦、指引人生方向、点燃生活激情的正能量作品。文艺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价值导向性,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讴歌!这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向人民学习是不竭源泉。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光辉历程,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群众生活、生产在基层一线,从日常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真知灼见,是当之无愧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文艺创作也是一样,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实践,把人民群众的创造作为源头活水,深度挖掘提炼,才能创作出反映现实、烛照民心、引领时代的精品力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就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真正把身子俯下来向人民学习,作品才能得到人民喜爱,否则,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用精品奉献人民是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必须把人民大众喜爱不喜爱、欢迎不欢迎作为检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进入新时代,人民对丰富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需求更加迫切,而我们的文艺作品长期以来存在有高原无高峰、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这个从前几年大量“垃圾”电影和“清宫戏”充斥荧屏、各大卫视“娱乐至死”现象可见一斑。近年来国产佳片如《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和《战狼Ⅱ》等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力量的主流大片,做到电影的艺术性、观赏性、社会影响性相统一,频频掀起观影热潮,真正体现了用匠心制作精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工匠精神精耕细作、精益求精。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真情实感最动人,扎根人民最有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敲打打就能实现的。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越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让民族复兴动力更强劲。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306/1036263.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中共晴隆县委党校)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