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队伍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士官队伍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伴随着人民军队精兵强军发展历程,我军士官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士官队伍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军队中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重要支撑力量。回望历史,中国士官队伍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植于国情军情,承载着人民军队改革奋进的时代使命;放眼未来,中国士官队伍的每一步跃进,都依赖于党的坚实领导,激扬着中国军人强军兴军的责任担当。

在改革洪流中昂扬起步。士官作为我军的一个新成分,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潮。1978年3月7日,为解决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与义务兵役制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根据邓小平的提议,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改单一的义务兵役制为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同年11月,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义务兵改为志愿兵的实施办法》。1979年春,“志愿兵”正式出现在中国军队的方阵中,成为我军士官制度的雏形。

这次兵役制度改革,志愿兵只在义务兵中选改,人数仅占士兵总数的10% ~15%左右。尽管数量上不占优势,对士兵结构影响不大,却使军队人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军由此从士兵与军官的二元结构体系转变为义务兵、志愿兵与军官的三元结构体系。

1985年我军裁军百万,部分干部职务改由志愿兵担任,志愿兵岗位受到更多关注。1986年,我军试办四所士官学校,在军官院校增开士官班,士官教育由此开启,士官人才培养走向正规化。1988年我军实行新军衔制,志愿兵改称军士长或专业军士,标志着我军士官正式诞生。

在改革创新中加速成长。新生的士官队伍在多向发力、多点突破、步步深入的改革推动下,迅速迸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尤其是历经1999年和2009年两次士官制度重大改革,士官队伍建设质效快速提升。

1999年士官制度改革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展开的。面对大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后军队技术人才匮乏的客观实际,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手实施士官制度改革。1999年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颁布施行,标志着以志愿兵制度为基础的全新士官制度正式出台,士官队伍建设跨入新阶段。随后,陆续出台《关于改革与完善士官制度的实施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全面拉启士官制度改革大幕。

此次改革,取消了专业军士军衔称谓,并划定士官军衔为“三等六级”。明确士官区分专业技术士官和非专业技术士官;从服现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或从军队院校毕业的士官学员中任命,也可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直接招收;规定士官实行分级服役、逐级选取制度;建立全军统一的士官登记注册制度。这些制度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当时部队士官编配范围过窄、规模偏小,服役时间“一刀切”,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极大地改变了士官队伍的整体面貌。

2009年,着眼部队建设新需要和人才发展新形势,全面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再次开启。改革对士官使用范围规模、激励机制、生活待遇、安置办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完善。重新调整士官结构比例,增加高技术专业士官编制和中高级士官数量,改进士官选拔办法,对士官身份进行注册认证,明确专业技术士官职业技能等级资格,高级士官选取实行专家评议制,实行士官有条件的全程退役制度,增设士官技能等级津贴等。这次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士官队伍结构、理顺了士官发展关系、健全了士官成才机制,推动士官队伍向突出作用、提高素质、充满活力、稳定成熟而加速发展。

经过两次重大改革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士官选任、培养和使用机制逐步完善。士官选拔来源渠道拓展。直招士官和大学生士兵的大量加入,有效缓解了部队紧缺急需专业技能人才的压力,同时也从入口上提高了士官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士官成长舞台广阔。数十万干部岗位改由士官担任,士官任职岗位拓展到司务长、代理排长、技术员等,成为基层工作骨干、部队建设中坚。士官培训途径多元。从建立分级培训体制到全面实施“先训后选”的资格培训,从一味依赖军队院校教育到形成士官学校为主体、教导队和训练团等部队训练机构为辅、军工企业地方厂家等社会资源多方参与,覆盖全军各技术兵种的士官教育培训体系,士官人才输出有了坚实保障。士官管理更加正规。士官日常管理、选取晋升、配备使用、奖励处分、退出现役等各项管理法规不断完善,起到了引领士官集中精力专心于增强岗位任职能力的现实效用。

在改革转型中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大刀阔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全面转型重塑,强军兴军开启新征程。伴随着新一轮改革蹄疾步稳,士官队伍实战化、职业化、精准化的路线图愈加清晰。

建设实战化。新一轮改革立足士官备战打仗主体地位,精准对接未来战场加快士官人才培育。针对士官任职岗位和等级制定军事训练目标和任务,出台专门规定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持续抓实士官大练兵大比武,坚持岗位磨砺,放手大项任务锤炼,在全面落地训全训严训实要求中加速士官胜战能力升级,一支“打仗型”士官队伍加快生长。

发展职业化。与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发力相适应,一系列完善和深化士官队伍建设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我军士官职业化发展加速。如,继续调整士官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突出士官主体力量;推行士官长制度、士官参谋制度。这在我军人事管理上具有深层意义。既有利于为基层军官减负减压,缓解基层单位忙乱低效,又有利于推动士官能力素质转型,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我军军事人员现代化进程。

管理精准化。改革强军越深入推进,士官队伍管理政策越精准精细,我军士官队伍正从粗放式发展走向精细化挖潜、高效盘活优化士官人才资源的发展大道。准确定位发展基线。面向新时代,我军士官队伍发展基线被清晰界定为:在部队建设中发挥“英勇作战的先锋作用、军事训练的标兵作用、专业技术的骨干作用、履职尽责的榜样作用、遵章守纪的表率作用、管理教育的助手作用、官兵关系的纽带作用、学习成才的导向作用”。这是对士官队伍的全面肯定和目标指引,也是对保留人才、提升士官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的有力回答。精准设计成长路线。加快按照士官不同岗位分类设定发展目标的步伐,实现士官队伍依岗选人、以能定岗、定岗考评。在技术类岗位士官中实施士官评任专业技术职务制度,在管理类岗位士官中实施士官长、士官参谋制度;大幅增加“官改兵”岗位,紧盯主战关键岗位设计士官编制、使用范围,力推“工匠型”专业技能士官、“专家型”专业技术士官、“复合型”指挥管理士官等高素质士官人才,精准选配、精准调控、精准引导的力度明显加大。完善保障提升动力。出台多项务实举措,积极解决士官婚恋、看病、家属来队住房、探亲休假、手机使用等实际问题,扩大士官夫妻分居补助费享受范围,加大士官家属随军保障力度,从事医疗和科研岗位的士官享有岗位津贴补贴,各项奖励和表彰向基层作战部队倾斜。目前,士官队伍中已走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八一勋章”获得者、“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标兵”等殊荣的一批佼佼者。精细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激励和吸引士官队伍以更大的担当贡献才智。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