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有很多种,有钱官、权官、名官,但是这些都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官员干部。新时代呼唤新干部,新征程需要新称呼。做官就要做“感官”“干官”,因为这才顺应新时代的浪潮。
做官当做“眼”官。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揆诸当下,有不少领导干部患了“眼疾”,不愿或是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察民情,视民状,掌握第一手真实的资料;反而是喜欢或是只能在办公室里听汇报、问情况。这种了解情况的渠道和方法,难免会受到报告人的“加工”或“润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息的失真,最终影响决策的精准,造成工作不力。所以,领导干部应该走出办公室,开阔自己的“眼界”,敏感自己的“眼官”,做一个眼睛雪亮的干部。
做官当做“耳”官。作为领导干部,不能只“眼观六路”,而且还要“耳听八方”,正所谓“兼听则明”。虽然听不如见来的实际,却也是了解民生民情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听也要把握技巧,不能只听下属的“一家之言”,而要多听听群众的“肺腑之言”。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也才能明确工作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是什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当然,这需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身入群众,竖起耳朵听民声,甩开膀子为民生。
做官当做“手”官。做“手官”,不是做“拍手路人”,更不是做“甩手掌柜”,而是要做“手艺人”。作为领导干部,不能只会喊口号,更要善于抓落实。这就需要领导干部要动起手来,把民情了解上来,把政策制定出来,把落实提抓上来。我们要明白,领导干部的手不是用来数票子的,而是用来检查工作的;不是用来开豪车的,而是用来调研工作的。有了之前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再加上现在的落实在手,还怕不能造福于民?!(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422/1041384.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