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

摘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看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至关重要。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另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中国的微观主体是相当活跃的,这和就业、创业等政府就业宏观指标和相关政策有很大关系。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第四,政策稳定。

我认为最重要的稳,是我们的政策是稳的: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比如,中国政府2018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关税平均总水平从9.8%下降到7.5%,营商环境从世界第78位提升了32位,现在是第46位。46位的位次说明我们的营商还有问题,但是通过一年的简政放权、创新监管、高效服务,通过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就提升了32位,这也是绝无仅有的。比如,我们的社会保障政策一步一步地进行完善,向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向,具体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在进行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第五,社会稳定。

再一个值得重视的是,我们的社会是稳定的。现在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最稳定的地方。2018年11月,英国一家在世界范围内颇具权威性的侧重经济报道的周刊《经济学家》杂志做了一个第三方的评估,对全球50个国家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内容包括“你对你国家的满意程度,你对你国家现在采取政策对未来前景的看法”等。调查的结果是91.4%的被访者对中国政府是满意的,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而美国是38%,欧盟也是30%多。这是真正的第三方调查,是学术刊物的调查。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现在的影响力,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认知度,确实是在与日俱增,而这种提升不仅是因为中国经济体量增加了,中国经济现在做大了,是由于中国现在的社会稳定、政策稳定、就业稳定、经济稳定、执政团队稳定,这种稳使中国人民对整个社会充满了信心。

有些人由于受“左”的思想回潮的影响,认为民营企业该退场了,认为民营企业历史应该终结了,这引起了一些民营企业家对未来政策担忧。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现在这种“左”的问题,这种影响微观主体发挥作用的问题,这些“结”正在一个一个被解开。而且,现在政府不管是贷款政策、财政支持政策、还是税收政策主要有两个倾向,一是倾向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一是倾向支持实体经济。

所以,虽然中国经济不断地发生问题,不断地遇到挑战,但是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总是按照一张宏伟的蓝图,稳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整个经济是稳字当头。为什么我们要把“稳”看的这么重要?在2019年我们国家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更加艰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也更多、更大,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第一,中美贸易谈判,这是一场硬仗。

2018年12月1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之后,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此后,两国谈判的团队已经进行了三轮会谈、三次通话,现在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又延长了60天,总共是150天。总的看有可能达成协议,有可能按下休止符,但是也存在着变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双边,对世界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美国加征高额关税,美国用国内的法律发起对中国的贸易调查,也发起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调查,对世界投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18年上半年世界投资下降41%,全年下降接近40%,全球贸易也受到了重创。中美谈判能谈出什么结果来?最后是不是能够“休战”?这是一场硬仗。按照两国元首的共识会达成协议,希望尽快起草磋商几个方面的文本。中国会把这一次中美的博弈化危为机,变成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一次历史机遇。因此,中国会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激活微观主体的力度。

现在谈判的这几个方面,关于强制性技术转让,在两会通过的《外商投资法》里面,已经把它写入到法律中了,其中有一条就是禁止强制性技术转让。这是中美贸易谈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以立法的形式写进了我们的法律。其实我们本来就没有哪个法律法规,没有哪个文件、政策写着允许强制性技术转让,哪怕是地方政府也没有这样的文本。所谓技术转让是市场行为,是企业之间通过市场交易签署的协议,是通过企业之间合法购买转让的技术。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美国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也需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现在专利发明已经占到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半导体行业,在全球所有企业中,发明专利排在第一位的是华为,2018年华为的专利数量是5449项,中兴通讯排到第四位。中国现在的创新步伐加快,一些领域和行业走到世界前沿,中国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们也要进行知识产权的转让,在知识产权利用和交易方面需要非常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国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了3个知识产权法院,专门打这种官司。中国建立了16个知识产权法庭,建立了200多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保护知识产权首先是中国内在的要求,当创新成为我们发展的第一动力时,知识产权保护是必要的、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保障。

关于农产品的进口,包括大豆、猪肉、牛肉的进口。2017年中国进口了9550万吨大豆,其中从美国进口大豆占到34%,占美国出口大豆的62%。2018年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大幅度下降,8月份之后降为零。现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国将承诺扩大对美国农产品进口。

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即使政府达成协议,还是要靠市场来落实,靠企业来落实。就是说,即使谈判答应多进口大豆1000万吨,也要看市场上是否需要。中国假如每年从美国增加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农产品、能源、高科技产品进口都可以增加,同时需要美国也开放市场。当然大豆等农产品美国希望多多推给我们,但是对高科技产品比如芯片和其他商品,禁止向中国出口,这是典型的两套标准。2017年中国进口芯片2600亿美元,其中从美国进口875亿美元,如果美国放开进口的话,仅这一领域中国进口就会超过2000亿美元,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超过3000亿美元。2018年中国开始举办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全世界的商品。

我认为,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和博弈将是一个常态,不是一个遭遇战,而是一个持久战,贸易摩擦会是一个常态,贸易谈判也会是一个常态,这将是一场硬仗。

尽管基辛格先生说,现在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但它却可以开启一个新的历史。回不到从前那是肯定的,因为时光不会倒流,但如果能共同面向未来,就可以创造新的奇迹。中美应该坚持斗而不破,如果又斗争又破裂,或者又脱钩,那么世界肯定要走向衰落,因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与第二大经济体分道扬镳,在世界上起着极度的负面溢出效应。

中美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像李煜词里说的那样“剪不断、理还乱”,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现在已经互相交叉融合,想切都切不断。现在一年500万人来往于中美之间,中国留学生30多万人在美国留学。中美两个国家现在的GDP总量占全球的40%,制造业产值占全球40%,贸易占全球25%,人口占世界25%,而货币SDR篮子里的货币占到52%多。所以,中美两个国家,如果能够合作,给世界带来的是正向的作用,溢出的效应会造福于人类。如果两个国家对抗性博弈,很多国家会选边站,就会使世界的秩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合作是中美关系唯一正确的选项,中美和则世界兴,中美斗则世界乱,中美破则世界衰。

第二,脱贫攻坚,这是一场硬仗。

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零贫困,现在每年脱贫计划是1000万人,2018年脱贫计划1000万人,完成了1300多万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1000万人,实际上越到后面脱贫的任务越艰巨,脱贫的难度越大,因为很多地方真的是绝对贫困。我曾经到宁夏北海固调研,那个地方没有水,常年干旱,每家每户建房子的时候,在家门口修一个很大的水窖,不能是水泥的,必须用三合土夯实的,接雨水来用作一家一年的饮用水和浇灌种地的水。村干部最大的权力是拿着最大水窖的钥匙,最大的腐败是多吃多占水窖的水。那些地方绝对贫困,扶贫任务是搬迁到宜居之地。有一些贫困的地方要靠移民来解决,而有的地方则是要靠授人以渔来解决。现在中组部派干部下去任职、挂职的,都是放到贫困的市县,脱贫是硬任务。所以,脱贫这场硬仗还是很艰巨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