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

摘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看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新旧动能转换,结构优化调整,这是一场硬仗。

实际上动能转换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政府的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管理思路发生实质性调整。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业态变革,比如共享经济带动新的商业模式,老百姓非常欢迎。在一个国家要实现创新驱动,在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新旧动能转换倒逼政府改革,这也是一场硬仗。

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亮点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保障民生为重点,让更多发展成果为老百姓共享。

这里面非常突出的是,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宏观调控的指标包括GDP、CPI、就业、财政货币政策等,这几个指标中就业优先,也就是说要使人民群众能够有稳定的收入,使社会能够保持稳定。

要落实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使符合减税政策的约8000万纳税人应享尽享。

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加快新药审评审批改革,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现在全国糖尿病人9700万,高血压病人2.7亿,现在慢病医药费支出占比非常大,其实慢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病,我们用药治病是很不合算的,要把建立全民健康体系和疾病预防体系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另外,今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

第二,激活微观主体,这是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

简政。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转职能、提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非禁即入”,实行“证照分离”,持续开展“建证便民”制度,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减税。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

降费。全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企业的费是企业很大的负担,据调查过去一些年关于企业的各项收费达370多种,所以降费是激活微观主体的硬仗,需要政府自我变革。

节流。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节流也是政府改革,也是一场硬仗。

降准。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增信。坚信中国经济会更好。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增加中国企业家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这些年中国微观主体非常活跃,除了每天增加1.8万多个企业注册登记,一大批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不再采用过去的就业方式,而是采用创业方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就业岗位,也创造了社会的就业岗位。

第三,表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要靠改革释放市场潜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

习近平主席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的重大举措: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二是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主动扩大进口。央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宣布了12项金融业的重大开放措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2018年6月28日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在22个领域推出新一轮开放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105次,历年之最。比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此外,还有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等。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是为加强对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中国开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长周期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中,中国开启了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长周期,中国日益走近历史舞台中央。

(一)中国开启这个历史长周期,会实现四个“中高”

第一,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中高速。中国经济增长原来是高速,现在是中高速。改革开放40年是年均9.5%,2019年、2020年有6.2%的增速,就可以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如果不出现战略性的失误,不出现颠覆性的变化,未来10年中国经济应该能保持5%以上增长速度,这样可以确保每年中国经济增量在1.5万亿美元左右。中国的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如果持续到“十四五”“十五五”10年的时间,中国就持续了50年的高速和中高速增长。

第二,中国产业稳步迈向中高端。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是加快了,尤其是美国这次对中国的制裁,给了中国一个警醒,制造业真的是我们的大国之要和强国之基。中美博弈看起来是贸易上的顺差逆差问题,实际是制造业之争,是高技术之争。美国就是不想被中国超过,中国制造业现在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已经达到1/4,2016年占到25.5%。其实美国制造业最辉煌的时候,是美国作为工业大国,钢铁制造大国、汽车制造大国、飞机生产大国,这些都是标志性的,看美国的动画片,那些钢铁大侠是美国工业大国的标志和形象,那时候美国是制造业的强国,制造业的产值曾经占到全球制造业产值的50%以上,钢铁产量峰值1974年达到1.3亿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美国制造业产值还占到全球的33%以上,而那时候中国制造业产值不足世界的5%。去产能之后,现在中国钢铁产能将近10亿吨,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钢铁产量仅几十万吨。中国钢铁产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的时候美国也没有这么恐惧,没有这么焦虑,认为中国经济只是规模大。那时我国钢铁出口80%是粗钢,还要大量进口特型钢和高端钢,我们产业处于中低端,有很多生产不了的品种。现在,美国占世界制造业比重降到了15%,而中国制造业规模上去的同时质量也在提高,要迈向中高端。我们原来只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后面慢慢跟着跑,后来并跑了,然后一些地方领跑了,那怎么能行呢?所以美国急了,不择手段进行遏制与打压,但这无法阻止中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步伐。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