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郇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

(二)目标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出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时代强音。之后,又多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

1.中国梦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三句诗描绘: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2.中国梦的现实逻辑。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它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在宏观层面,阐述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和平发展之梦,是合作共赢之梦。在中观层面,阐述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关系,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在微观层面,阐述了不同个体的关系,是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之梦。

(三)问题意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后来由于复杂社会历史原因,这一正确论断没有坚持下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对党的八大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为我们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根据这一主要矛盾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正是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总依据,党的十二大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三大实际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将“社会建设”纳入成为“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又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逻辑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障。

(五)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抓,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导向,消除了党内严重政治隐患,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六)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采访党的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这一思想的价值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这一思想的总体要求,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这一思想的价值追求,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是这一思想的评价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河北阜平、湖南花垣、甘肃东乡、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宁夏固原、山西吕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调研过程中,他还数次主持召开跨省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党的十九大在新的起点上,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