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路边贴出了征兵海报。海报上,有鲜艳的八一军旗,有雷锋,有长城,还有一位年轻的战士,手握钢枪,目视远方……
“抱歉,抱歉,刚忙完,来晚了,来晚了!”
一扭头,画中人,来到面前。
唐青,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今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荣誉称号,成为新一任征兵形象大使。
校园里的唐青,看上去似乎比海报上的唐青,文弱了一些,但举手投足,还是有军人的影子,就连锁个小蓝车,也要车头车尾与其他车排齐。
2012年,唐青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刚入学时,他特别“活跃”,还没读完大一,他就转系到了国际关系学院;又没读两年,他又决定参军了。
大三下学期,同学有的找工作,有的考研,有的准备出国……本来挺有主意的唐青则有点迷茫,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而且“拖延症”越发严重。参军的机会来了,唐青终于有了精神,他决定去军营,“好好修理一下自己”。
2015年9月17日,新兵唐青来到“雷锋团”服役,这是雷锋同志生前所在部队。
刚到部队门口,唐青竟有了“转身就跑”的念头,“也许那是对未来生活一无所知的恐惧吧。”唐青回忆着。
理智战胜了恐惧,唐青走进了新兵营。
紧张的训练,严格的纪律,锤炼着唐青的筋骨和精神。他早忘了恐惧,咬牙坚持着完成每一个训练科目,“都是血性男儿,谁也不愿意被人瞧不起,谁都想取得成绩和荣誉。”唐青说到做到,赢下了入伍后的第一个荣誉——“队列标兵”。
新兵训练结束,表现优异的唐青被分到“雷锋连雷锋班”,这是雷锋同志生前所在的连队。唐青是同批新兵中惟一进入“雷锋班”的战士。
“雷锋!”
“到!”“到!”“到!”
连队点名,第一个被点到的是“雷锋”,全体战士一起大喊三声“到!”
站在队列里的唐青,热血沸腾。
“唐青!”
“到!”
“你是雷锋班第218个兵!”
……
入班仪式上,班长的话,深深刻在了唐青的心中,“雷锋班”第218名个兵,成为唐青最珍视的身份。
“雷锋班”至今仍保留着老班长雷锋的铺位,被子、军装、帽子和腰带,一如当年。和每一位“雷锋班”的新战士一样,唐青睡在老班长的上铺,负责为老班长整理内务。
“要知道,我是当年全军惟一住在雷锋同志上铺的战士。”唐青现在说起来,还有些激动,“这是光荣,更是责任,我必须是最了解雷锋,最践行雷锋精神的战士。”
自此开始,唐青认真学习雷锋同志事迹,并担任“雷锋班”和“雷锋连”荣誉室解说员。他还从每月的津贴中拿出钱捐款,资助失学儿童和有困难的人。
“雷锋连”是汽车连,要求人人会驾驶。唐青入伍前根本不会开车。
怎么办,练呗。唐青像“钉子”一样,“钉”在老战士身边,利用各种出车和车辆保养的机会,学习驾驶技术。回到宿舍,他甚至用脸盆模拟方向盘,琢磨着该什么时候给油,什么时候打方向,什么时候减速,什么时候换挡……
勤学终有回报。唐青在同届新兵中第一个完成驾驶训练考核,成为连队独立驾驶员。
入伍不到一年,唐青就被发展为预备党员,这对唐青来说是极大的肯定,也激励他更加努力。“百名强军先锋人物”“三等功”……荣誉接踵而至,唐青没有发飘,脚踏实地地过好军旅的每一天。
2017年9月,唐青退伍,回到北大。那个有些拖延、有些散漫的唐青不见了,一个精神饱满、做事井井有条的唐青开始了新的生活。
最近,唐青正帮院系做论文答辩秘书,各种论文送审、签字等程序,搁以前的性格,唐青怎么也得拖一个礼拜,现在两天就都干完了。连老师都惊呼:“这么快!”
“这都是部队培养出来的习惯,必须打出提前量。”唐青说。
现在,唐青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新媒体是他很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我们‘雷锋班’也开了抖音号了。”唐青得意地说,“我曾是‘雷锋班’的战士,我得利用我的知识,通过新媒体更好地传播雷锋精神,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感悟雷锋精神。”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唐青说,这是他理解的雷锋精神。
“我唐青一日为兵,终生为兵,走到哪里我都是‘雷锋班’的第218名战士,永为‘雷锋班’增光添彩。我定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唐青说着,望向征兵海报,海报上,唐青的头顶,写着两行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光荣血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