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

——写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充分发挥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力量,坚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自信力量,进行伟大斗争中的精神力量和爱国统一战线汇聚的广泛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聚集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三是健全完善,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代共产党人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立足中国实际,吸取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并不断使之健全和完善,建设世界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个制度体系,就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内的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政治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个制度体系,既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成果,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健康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步履铿锵。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国家制度的核心和基本原则。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53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普选,全国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召开,这是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取得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重要标志,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不断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有效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保证了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支持和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加强了“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蹄疾步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协调政党之间、阶层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9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成为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改革开放以来,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展开而逐步得以完善。各级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建言资政,积极服务、参与、推动改革开放,广泛赢得天下、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充分发挥作为统战组织的功能作用,积极扩大对外友好交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后,全国政协创建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以专题为内容、以界别为纽带、以座谈为方法,选择切口小、撬动作用大的议题进行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稳健前行。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巩固了祖国的统一和边防的稳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与区域相结合,把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是党和各族人民群众的一个伟大创举。

——基层民主制度落地生根。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大城市就出现了城市居民委员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逐步成立了生产互助组、生产小队和生产大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把“民主协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引入基层民主建设。自1987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后,我国普遍建立了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在基层人民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如今,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工作正在全国展开。“海选”(“村官直选”)是吉林省梨树县梨树乡北老壕村在1986年换届选举时的首创,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的这一创举,已成为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是戮力同心,凝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因素。从本质上说,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啥化都将是空话。70年的变化,最根本的还是人们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精神面貌的改变。实践表明,实现质的飞跃,需要凝聚磅礴之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们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敢于斗争,勇于实践,排除一切干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一切可集中的力量,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充分发挥党执政的政治优势力量,坚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自信力量,进行伟大斗争中的精神力量和爱国统一战线汇聚的广泛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聚集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向雷锋同志学习”“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铿锵有力、脍炙人口的口号成为不同时期社会的最强音。从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到十三陵水库建设工地,从一汽解放车生产线到鞍钢轧钢生产车间,从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到建设南京长江大桥,从北京地铁一号线工地到引滦入津工程,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工程,从国家体育场(鸟巢)到北京大兴新机场,从青藏铁路到港珠澳跨海大桥,从航天探月工程到墨子科学实验卫星,从广垠农田到工厂车间,从机关到厂矿,从课堂到操场,广大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殚精竭虑、挥汗如雨、无私奉献,用汗水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各条战线捷报频传,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翻天覆地,令全球瞩目、世界咋舌。

建国初期,尽管生产条件非常简陋,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但为了实现“把贫油的帽子甩进太平洋里”的凌云壮志,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人,咬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目标不放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白天顶着“羊毛风”,夜里住着“干打垒”,啃着“窝窝头”,喝着“鸭脖水”,舍生忘死、艰苦创业。在异常艰苦的创业阶段,“铁人”王进喜喊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铿锵誓言,并带头纵身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谱写了石油人用意志和信仰战胜困难的壮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仅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壮丽画卷中的一个秀美缩影。

57年前,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369位建设者来到河北塞罕坝林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洒下第一滴汗,种下第一棵树。57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用生命呵护绿色,用心血浇灌大地,把戈壁改造成了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动容地称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人就是“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优秀代表之一。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70年伟大社会革命奋斗历程中,中国人民锤炼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女排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工匠精神、丝路精神……不断延伸着“红船”精神的大河,标注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成为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大考验”“四大风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仍然需要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像毛泽东同志号召的那样,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而不懈奋进。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必将为全国各族人民群众谋取更好的幸福生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