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任务有增无减,新老问题交织叠加。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许多党员干部觉得眼界、知识、素养、能力与所遇到的困境和所肩负的重担相比极不相称,出现了明显的本领恐慌。要正视本领不足的现实及其危害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历练,尤其要学会运用网络等信息工具创新学习方式,以更好更快地增长本领才干。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新要求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说:“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①增强学习本领、②政治领导本领、③改革创新本领、④科学发展本领、⑤依法执政本领、⑥群众工作本领、⑦狠抓落实本领、⑧驾驭风险本领,这“八大本领”是评判和检验新时代党员干部基本功的重要标尺。这是因为进入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员干部除了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还要提高为民办事的水平与能力。
本领过硬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随着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干部队伍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打铁必须自身硬,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党性观念、牢固的宗旨意识、深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素养、勤奋的学习精神等基本素质,以更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来应对风险、迎接挑战、破解难题。党员干部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素养,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和驾驭,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事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而,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新时代的呼唤、事业的需要、人民的期望。
当前党员干部本领恐慌的表现、原因及危害
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居安思危,以本领不足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看到自身差距,认识到其危害,找准其根源,为不断增长本领、增强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本领恐慌的表现。本领恐慌主要表现在视野上有局限、思想上有束缚,知识上有弱项、能力上有短板,作风上有缺陷、经验上有不足,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接到任务心中无数,开展工作消极被动,遇到难题不知所措,习惯于老思路老套路,结果往往大打折扣,担当成了负担,实干成了蛮干。举例说明,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目前很多的公文都需要在网上办理,宏观决策也大多基于大数据来提高其科学性,甚至学习培训在电脑和手机上就可以进行,如果党员干部基本的电脑应用也不会就难以胜任职责要求。
本领恐慌的原因。当今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每3—5年就更新一次,根据知识折旧定律一个人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现代的文盲,不完全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具体来说,有的党员干部把学习停留在办公室看文件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少,一些群众身边的鲜活经验难以发现,又缺乏实践历练,还有的把工作忙当成一种借口,甚至有的认为自己干了几十年工作,有一定的资本、阅历和经验,等等,诸如此类不注重学习、缺乏常态化“充电”的问题较突出。
本领恐慌的危害。本领恐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恐慌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因为不会,所以不敢,缺乏自我超越的勇气,欠缺不懈奋斗的精神,缺少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放任畏难情绪肆意泛滥,必将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惟有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本领去适应新时代、新期待、新要求,提高会为、能为、善为的能力,才能有效化解本领恐慌。
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在思想上、能力上不断学习充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锻炼成为适应新时代改革创新发展要求的优秀党员干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